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银行债权司法保护的层次化分析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案件审理中凸显的法律疑难问题分析 | 第15-31页 |
第一节 借款人欺诈骗贷现象带来的问题 | 第16-25页 |
一、借款人之间“互买互卖”行为 | 第16-17页 |
二、开发商“假按揭”行为 | 第17-21页 |
三、中介公司骗贷行为 | 第21-24页 |
四、借款人伪造信息或者冒用他人信息骗取银行贷款行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按揭贷款买房带来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借款人在合同履行完毕前死亡带来的问题 | 第26页 |
第四节 因夫妻共同财产抵押带来的问题 | 第26-27页 |
第五节 担保物权方面的问题 | 第27-28页 |
一、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既有人保又有物保的案件带来的问题 | 第27-28页 |
二、《物权法》对于金融借款合同中担保物权行使的影响 | 第28页 |
第六节 关于罚息、违约金、复利计算的问题 | 第28-30页 |
一、借款人提前还贷,银行是否可以收取违约金 | 第29-30页 |
二、罚息、违约金、复利是否可以并存 | 第30页 |
第七节 人员流动频繁而带来的涉港澳公告送达问题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几大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贷款合同比较及债权保护优劣势分析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关于贷款利率条款 | 第39页 |
第二节 关于还款方式问题 | 第39页 |
第三节 关于提前还款问题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关于抵押物的相关条款 | 第40-41页 |
第五节 关于保险条款 | 第41-42页 |
第六节 各商业银行较为特别的条款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银行债权保护之微观思考——加强银行内部控制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对个人住房贷款审查环节的相关建议 | 第43-48页 |
一、贷前审查环节 | 第43-46页 |
二、合同签订过程的谨慎审查 | 第46-47页 |
三、贷后监督环节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对银行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审查方法的建议 | 第48-49页 |
一、银行可以考虑将法务部门的工作提前渗入信贷过程 | 第48页 |
二、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尽量做到面对面信息确认 | 第48-49页 |
三、区分不同的客户群,给予不同的关注 | 第49页 |
四、提高银行法务人员的理论素养 | 第49页 |
第三节 银行应审慎选择合作的房屋中介机构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银行债权保护之宏观思考——优化银行债权保护外部环境 | 第50-57页 |
第一节 建立相应的社会住房保障机制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建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制度 | 第52-55页 |
一、改变住房贷款保险的强制性 | 第53页 |
二、发展住房金融保险市场,拓宽保险品种的选择面 | 第53-54页 |
三、推进保险费的缴付方式合理化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关注住房贷款的市场风险,合理分配银行贷款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