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一、“目的正当性”的二层次“目的”结构 | 第17-28页 |
(一)“正当目的”与“不正当目的”关系的现有认识 | 第17-20页 |
1. 域外立法考察 | 第17-18页 |
2. 国内立法与学者观点 | 第18-19页 |
3. 小结 | 第19-20页 |
(二)“目的正当性”的解释 | 第20-22页 |
1. “正当性”释义 | 第20-21页 |
2. 私法行为的“积极目的正当性”与“消极目的正当性” | 第21-22页 |
(三)账簿查阅行为“目的正当性”解释 | 第22-27页 |
1. “积极目的正当性”来源—账簿查阅权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 “消极目的正当性”来源—账簿查阅权行使的界限 | 第25-27页 |
(四)结论 | 第27-28页 |
二、账簿查阅权“积极目的正当性”的认定 | 第28-38页 |
(一)“积极目的正当性”的抽象认定要素 | 第28-34页 |
1. 学界现有观点—缺乏体系化的研究成果 | 第28-30页 |
2. “积极目的正当性”抽象认定要素的体系化 | 第30-34页 |
(二)账簿查阅权查阅目的之类型化 | 第34-38页 |
1. 学界现有观点—抽象或无逻辑性的类型列举 | 第34-35页 |
2. 账簿查阅目的实证法形式的自益与共益性分类 | 第35-36页 |
3. 账簿查阅权查阅目的类型化 | 第36-38页 |
三、账簿查阅权“消极目的正当性”的认定 | 第38-47页 |
(一)“消极目的正当性”抽象认定原则 | 第38-40页 |
1. 学界现有认识—一个正常理性人的标准 | 第38-39页 |
2. “消极目的正当性”的认定—高度盖然性标准 | 第39-40页 |
(二)账簿查阅权“消极目的正当性”之类型化 | 第40-47页 |
1. 学界现有认识—体系混乱的类型总结 | 第40-42页 |
2. “消极目的正当性”类型的体系化 | 第42-45页 |
3. 2016 年《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第17条评析 | 第45-47页 |
四、“目的正当性”实现途径—证明责任分配 | 第47-54页 |
(一)学界现有认识—缺乏合理论证的分配结果 | 第47-50页 |
1. 域外立法 | 第47-48页 |
2. 国内学者观点 | 第48-49页 |
3. 小结 | 第49-50页 |
(二)“目的正当性”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法律解释论角度 | 第50-54页 |
1. 证明责任分配理论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规定 | 第50-51页 |
2. “目的正当性”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 第51-54页 |
五、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