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2 现代宇宙学基础 | 第10-15页 |
2.1 标准宇宙学模型 | 第10-12页 |
2.1.1 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建立 | 第10-12页 |
2.1.2 标准宇宙学疑难 | 第12页 |
2.2 暴胀宇宙学模型 | 第12-14页 |
2.2.1 暴胀宇宙学模型的建立 | 第12-13页 |
2.2.2 暴胀宇宙学对疑难的解释 | 第13-14页 |
2.3 小结 | 第14-15页 |
3 暗能量模型 | 第15-27页 |
3.1 宇宙学常数 | 第15-16页 |
3.1.1 宇宙学常数简介 | 第15-16页 |
3.1.2 宇宙学常数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3.2 动力学暗能量模型 | 第16-18页 |
3.2.1 Quintessence模型 | 第16-17页 |
3.2.2 Phantom模型 | 第17-18页 |
3.2.3 Quintom模型 | 第18页 |
3.3 Chaplygin气体及其推广模型 | 第18-22页 |
3.3.1 Chaplygin气体模型 | 第18-19页 |
3.3.2 广义的Chaplygin气体模型 | 第19页 |
3.3.3 修正的Chaplygin气体模型 | 第19-21页 |
3.3.4 相互作用的修正Chaplygin气体模型 | 第21-22页 |
3.4 全息暗能量模型 | 第22-23页 |
3.5 Agegraphic暗能量模型 | 第23-27页 |
3.5.1 Agegraphic暗能量模型 | 第23-25页 |
3.5.2 新Agegraphic暗能量模型 | 第25页 |
3.5.3 相互作用的新Agegraphic暗能量模型 | 第25-27页 |
4 粘滞效应对宇宙演化的影响 | 第27-30页 |
4.1 耗散效应与粘滞效应 | 第27页 |
4.2 粘滞效应对新Agegraphic暗能量模型的影响 | 第27-30页 |
5 粘滞效应对新Agegraphic Chaplygin气体的影响 | 第30-37页 |
5.1 有相互作用的新Agegraphic Chaplygin气体 | 第30-33页 |
5.2 粘滞效应对有相互作用的新Agegraphic Chaplygin气体的影响 | 第33-3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