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

典型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技术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汽车覆盖件模具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外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现状第15-16页
        1.2.3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发展趋势第16-17页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1 课题来源第17页
        1.3.2 研究意义第17页
        1.3.3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冲压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第19-27页
    2.1 项目介绍第19-21页
    2.2 后背门内板工艺性分析第21-25页
        2.2.1 后背门内板结构特点第21-22页
        2.2.2 后背门内板形位公差图第22-23页
        2.2.3 后背门内板工艺性分析第23页
        2.2.4 设计变更第23-25页
    2.3 后背门内板冲压工艺方案第25-26页
        2.3.1 工艺方案设计内容第25页
        2.3.2 后背门内板的工艺方案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数值模拟的拉延工艺设计第27-51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覆盖件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第28-31页
        3.2.1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第28-29页
        3.2.2 Autoform分析的设置步骤第29-31页
    3.3 拉延工艺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第31-49页
        3.3.1 冲压方向第32-33页
        3.3.2 工艺补充部分第33-36页
        3.3.3 拉延筋第36-39页
        3.3.4 工艺切口第39-41页
        3.3.5 压边力第41-43页
        3.3.6 摩擦系数第43-44页
        3.3.7 材料参数第44-46页
        3.3.8 CAE分析第46-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冲压工艺设计第51-69页
    4.1 拉延工序工艺设计第51-52页
    4.2 修边工序工艺设计第52-58页
        4.2.1 工序内容第52-55页
        4.2.2 冲压方向第55-56页
        4.2.3 废料刀布置第56-58页
        4.2.4 定位方式第58页
    4.3 翻边整形工序工艺设计第58-59页
    4.4 冲孔侧冲孔工序工艺设计第59-61页
    4.5 综合冲压工艺图第61-63页
    4.6 自检、评审、会签和校对第63-64页
    4.7 数据交接第64-67页
    4.8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修边冲孔模设计第69-93页
    5.1 后背门内板修边冲孔模的设计第69-80页
        5.1.1 工序内容第69-70页
        5.1.2 模具设计的通用注意事项第70-73页
        5.1.3 修边冲孔模的设计过程第73-80页
    5.2 修边冲孔模结构工艺性第80-88页
        5.2.1 模具的设计难点第80-82页
        5.2.2 铸造工艺性第82页
        5.2.3 加工工艺性第82-84页
        5.2.4 装配工艺性第84-86页
        5.2.5 操作便捷性第86-87页
        5.2.6 成本控制第87-88页
    5.3 模具结构检查第88-91页
        5.3.1 干涉检查第88-89页
        5.3.2 颜色检查第89页
        5.3.3 壁厚检查第89页
        5.3.4 废料滑出模拟第89-90页
        5.3.5 自检、评审、会签和校对第90-91页
    5.4 数据交接第91-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5页
    6.1 总结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与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甘肃省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