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 1.1 引言 | 第9-10页 |
| 1.2 多铁性的几个相关概念 | 第10-14页 |
| 1.2.1 铁电性和铁磁性 | 第10-12页 |
| 1.2.2 介电性 | 第12页 |
| 1.2.3 磁电耦合效应 | 第12-14页 |
| 1.3 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_3 | 第14-18页 |
| 1.3.1 BiFeO_3的晶体结构 | 第14-15页 |
| 1.3.2 BiFeO_3的掺杂改性 | 第15-18页 |
| 1.4 准同型相界 | 第18-22页 |
| 1.4.1 准同型相界基础概念 | 第18-20页 |
| 1.4.2 准同型相界的研究 | 第20-22页 |
|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 1.5.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 1.5.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2章 粉体制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3-32页 |
| 2.1 实验原材料 | 第23页 |
| 2.2 实验方案 | 第23-29页 |
| 2.2.1 Bi_(1-x)NdxFeO_3纳米粉体合成工艺 | 第23-25页 |
| 2.2.2 Bi_(1-x)NdxFeO_3粉体的结晶化过程 | 第25-28页 |
| 2.2.3 Bi_(1-x)NdxFeO_3陶瓷粉体的微观形貌 | 第28-29页 |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2页 |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页 |
| 2.3.2 热重-差热(TG-DTA)分析 | 第29页 |
| 2.3.3 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 | 第29页 |
| 2.3.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29页 |
| 2.3.5 密度的测量 | 第29-30页 |
| 2.3.6 透射电子显微(TEM)分析 | 第30页 |
| 2.3.7 铁电性能测试 | 第30页 |
| 2.3.8 介电性能测试 | 第30页 |
| 2.3.9 铁磁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 第3章 BiFeO_3-Bi_(1-x)NdxFeO_3陶瓷制备与组织结构 | 第32-65页 |
| 3.1 BiFeO_3-Bi_(1-x)NdxFeO_3复合陶瓷制备 | 第32页 |
| 3.2 BiFeO_3-Bi_(1-x)NdxFeO_3复合陶瓷组织结构 | 第32-63页 |
| 3.2.1 空气气氛烧结后的显微组织 | 第32-41页 |
| 3.2.2 氩气气氛烧结后的显微组织 | 第41-52页 |
| 3.2.3 氧气气氛烧结后的显微组织 | 第52-6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4章 BiFeO_3-Bi_(1-x)NdxFeO_3陶瓷的铁性性能 | 第65-86页 |
| 4.1 铁电性能 | 第65-76页 |
| 4.1.1 空气气氛烧结后的铁电性能 | 第65-68页 |
| 4.1.2 氩气气氛烧结后的铁电性能 | 第68-72页 |
| 4.1.3 氧气气氛烧结后的铁电性能 | 第72-76页 |
| 4.2 介电性能 | 第76-83页 |
| 4.2.1 空气气氛烧结后的介电性能 | 第77-79页 |
| 4.2.2 氩气气氛烧结后的介电性能 | 第79-81页 |
| 4.2.3 氧气气氛烧结后的介电性能 | 第81-83页 |
| 4.3 铁磁性能 | 第83-8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