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9-22页 |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2-23页 |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页 |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22-23页 |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 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 2.1.1 地方政府债务 | 第23-25页 | 
| 2.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25-26页 | 
| 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 2.2.1 早期古典学派的债务风险理论 | 第26-27页 | 
| 2.2.2 新经济学派的债务风险理论 | 第27-28页 | 
| 2.2.3 公共选择学派的债务风险理论 | 第28页 | 
| 2.2.4 经济转轨国家的债务风险理论 | 第28-30页 |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30-40页 | 
| 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 3.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发展情况 | 第30页 | 
| 3.1.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 | 第30-32页 | 
| 3.1.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 | 第32-34页 | 
|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表现 | 第34-38页 | 
| 3.2.1 从规模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34-35页 | 
| 3.2.2 从结构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35-36页 | 
| 3.2.3 从效率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36-38页 | 
| 3.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 第38-40页 | 
| 3.3.1 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 3.3.2 风险的评估 | 第39-40页 |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40-52页 | 
| 4.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现实原因 | 第40-47页 | 
| 4.1.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存在缺口 | 第40-42页 | 
| 4.1.2 政绩考核制度尚不完善 | 第42-44页 | 
| 4.1.3 债务管理法制体系不健全 | 第44-45页 | 
| 4.1.4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 | 第45-47页 | 
| 4.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理论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角度 | 第47-52页 | 
| 4.2.1 地方政府之间的债务博弈 | 第48-49页 | 
| 4.2.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债务博弈 | 第49-52页 | 
| 第5章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52-59页 | 
| 5.1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法 | 第52-56页 | 
| 5.1.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法 | 第52-54页 | 
| 5.1.2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法 | 第54-55页 | 
| 5.1.3 欧盟成员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法 | 第55-56页 | 
| 5.2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56-59页 | 
| 5.2.1 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 | 第56-57页 | 
| 5.2.2 加强法制建设 | 第57页 | 
| 5.2.3 完善债券市场环境 | 第57-59页 | 
| 第6章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 | 第59-66页 | 
| 6.1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标要求 | 第59-60页 | 
| 6.1.1 适度举债——缩减地方政府负债规模 | 第59页 | 
| 6.1.2 有效用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59-60页 | 
| 6.1.3 及时还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 第60页 | 
| 6.2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手段 | 第60-63页 | 
| 6.2.1 适度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 | 第60-61页 | 
| 6.2.2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检查机制 | 第61-62页 | 
| 6.2.3 设立地方政府偿债基金 | 第62页 | 
| 6.2.4 建立专门的风险监测机构 | 第62-63页 | 
| 6.2.5 提高地方财政及债务信息的透明度 | 第63页 | 
| 6.3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本之策 | 第63-66页 | 
| 6.3.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第63-65页 | 
| 6.3.2 改革政绩考核制度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