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微生物学论文

南海胞外多糖生产菌多样性调查及典型海洋细菌胞外多糖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5-27页
    1.1 海洋中的溶解有机物质与海洋碳循环第15-17页
    1.2 海洋中重要的有机物质——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第17-25页
        1.2.1 胞外多糖的概念和分类第17-18页
        1.2.2 海洋环境中胞外多糖生产菌的研究第18-19页
        1.2.3 海洋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第19-23页
        1.2.4 海洋细菌胞外多糖的生态意义第23-25页
    1.3 本论文的设计及研究意义第25-27页
第2章 南海胞外多糖生产菌调查第27-57页
    2.1 摘要第27页
    2.2 研究背景第27-28页
    2.3 材料与方法第28-37页
        2.3.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第28-30页
        2.3.2 实验方法第30-37页
    2.4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7-55页
        2.4.1 南海中可培养EPS生产菌的多样性第37-47页
        2.4.2 南海可培养胞外多糖生产菌的不同类型及生产特性第47-50页
        2.4.3 不同种属EPS生产菌的形态特征第50-54页
        2.4.4 结果讨论第54-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3章 胞外多糖生产菌新菌的鉴定第57-75页
    3.1 摘要第57页
    3.2 研究背景第57-58页
    3.3 材料与方法第58-63页
        3.3.1 菌株来源第58页
        3.3.2 培养基第58页
        3.3.3 鉴定方法第58-63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3.4.1 菌落及菌体形态第63-64页
        3.4.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第64-66页
        3.4.3 GC含量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66-67页
        3.4.4 JLT2010~T与模式菌株比对分析第67-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3.5.1 新属描述第73-74页
        3.5.2 新种描述第74-75页
第4章 胞外多糖成分鉴定及胞外多糖生物可利用性初探第75-107页
    4.1 摘要第75页
    4.2 研究背景第75-77页
    4.3 材料与方法第77-87页
        4.3.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第77-78页
        4.3.2 实验设计及技术路线第78-87页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87-105页
        4.4.1 菌株JL2810胞外多糖生产特性分析第87-88页
        4.4.2 胞外多糖粗提产物成分及元素分析第88-93页
        4.4.3 胞外多糖的分子量及组分分析第93-95页
        4.4.4 胞外多糖生物可利用性分析第95-103页
        4.4.5 结果讨论第103-105页
    4.5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5章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07-110页
    5.1 主要结论第107-108页
    5.2 创新点第108页
    5.3 本论文的不足和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9页
硕士期间完成的文章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期CT图像的常见肝脏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下一篇:变倍率锂电池充电及其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