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行政许可项目细分、执行与监督研究--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个案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论第9-13页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和意义第9页
  一、选题的由来第9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9-10页
 第三节 论文的问题意识、中心思想和创新观点第10-11页
  一、论文的问题意识第10-11页
  二、论文的中心观点第11页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页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案例分析法第11页
  二、系统论第11-12页
 第五节 论文的逻辑和结构第12-13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分析第13-19页
 第一节 论文中重要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界定第13-14页
  二、"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概念之辩第14-15页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一、经济性管制理论第15页
  二、社会性管制理论第15-16页
  三、管制俘获理论第16页
  四、行政监督理论第16-19页
第二章 从行政审批到行政许可的历史沿革第19-24页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审批第19-20页
  一、行政审批成为政府全面控制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第19页
  二、行政审批成了一切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环节第19页
  三、行政审批与计划经济体制高度结合,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第19-20页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审批的改革第20-21页
  一、20世纪80年代末的行政审批改革第20页
  二、20世纪90年代的行政审批改革第20-21页
  三、1998年至2003年的行政审批改革第21页
 第三节 行政许可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1-24页
  一、《行政许可法》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1-22页
  二、《行政许可法》对界定公权与私权范围的历史性进展第22-24页
第三章 对行政许可项目细分的思考第24-37页
 第一节 行政许可项目细分工作存在的缺陷——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个案第24-29页
  一、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与细分第24页
  二、莱州市政府对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与细分第24-28页
  三、莱州市政府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和细分工作的缺陷第28-29页
 第二节 进一步细分行政许可项目的原则第29-32页
  一、细分行政许可项目应遵循合法原则第29-30页
  二、细分行政许可项目应遵循公开原则第30页
  三、细分行政许可项目应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第30-31页
  四、细分行政许可项目应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第31页
  五、细分行政许可项目应有利于维护维护公共秩序和利益第31-32页
  六、细分行政许可项目应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第32页
  七、细分行政许可项目应遵循便民原则第32页
 第三节 行政许可项目细分的种类第32-35页
  一、国家安全类/公共安全类第32-33页
  二、宏观经济类第33页
  三、生态环保类第33-34页
  四、市场准入类第34页
  五、资质、资格类第34页
  六、技术设备类第34页
  七、主体资格类第34-35页
 第四节 行政许可项目细分的权限分工第35-37页
第四章 对健全行政许可法执行制度的分析第37-50页
 第一节 《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行政许可执行程序的漏洞第37-38页
  一、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对部门利益无益的事情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第37页
  二、政府相关部门对其职能认识不清,把握不到位,造成政府职能缺位现象严重第37页
  三、既得利益集团钻法律的空子,变相设立行政许可第37-38页
 第二节 政府部门行政许可的职权、程序和内部制约第38-45页
  一、政府部门设定行政许可的职权第38-42页
  二、政府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第42-43页
  三、政府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内部监督机制第43-45页
 第三节 在行政许可执行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第45-46页
  一、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许可执行中所享有的权利第45-46页
  二、行政相对人必须履行的义务第46页
 第四节 逐步健全行政许可执行的程序第46-50页
  一、增加行政主体公示行政许可信息的方式第46-47页
  二、明确书面凭证应载明的内容第47页
  三、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第47-50页
第五章 完善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第50-57页
 第一节 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内部制约机制第50-52页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第50-51页
  二、加强内部监督的制度建设第51页
  三、加强对领导行政许可审批权的监督第51页
  四、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审批人员的监督机制第51-52页
 第二节 完善和落实行政许可外部监督机制第52-55页
  一、加强纪检部门监督第52页
  二、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对行政许可的外部监督作用第52-53页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司法机关对行政许可权的监督第53-54页
  四、充分重视人民政协的监督权利第54页
  五、发挥社会舆论"第四权力"的监督作用第54页
  六、健全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第54-55页
 第三节 完善行政许可救济机制第55-57页
  一、适当扩大行政救济的范围,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全方位的保护第55页
  二、要规范行政救济的程序,增强行政救济过程中的透明度第55-56页
  三、保证司法救济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合理公正地实施司法救济第56-57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第57-60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57页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一事不再罚”原则
下一篇:行政问责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