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田开发(油藏工程)论文--碳酸盐岩油田开发论文

利用动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8页
        1.2.1 井间连通性定性分析方法调研第9-13页
        1.2.2 井间连通性定量反演方法调研第13-18页
    1.3 主要研究工作第18页
    1.4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创新点第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地质特征第20-24页
    2.1 油田概况第20页
    2.2 油田地质特征第20-21页
        2.2.1 构造特征第20-21页
        2.2.2 地层层序及含油层位第21页
    2.3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特征第21-22页
        2.3.1 裂缝型储集体第22页
        2.3.2 裂缝-孔洞型储集体第22页
        2.3.3 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第22页
    2.4 油藏开发状况第22-24页
第三章 基于“采-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研究第24-50页
    3.1 基本分析原理第24-27页
        3.1.1 定性分析原理第24-25页
        3.1.2 定量计算原理第25-27页
    3.2 基于“采-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定性分析第27-37页
        3.2.1 压降趋势分析第27-30页
        3.2.2 见水时间一致性分析第30-31页
        3.2.3 压力特征相似性分析第31-34页
        3.2.4 产能特征相似性分析第34-35页
        3.2.5 动液面动态特征相似性分析第35-36页
        3.2.6 总结第36-37页
    3.3 基于“采-采”关系的井间连通程度定量计算第37-42页
        3.3.1 井间连通定性分析综合评判第37-38页
        3.3.2 基于DTW算法的生产动态曲线相似度计算第38-39页
        3.3.3 基于多指标权重分析法的井间连通程度计算模型第39-42页
    3.4 应用实例分析第42-49页
        3.4.1 缝洞单元井间连通性分析第42-46页
        3.4.2 动态特征曲线相似度计算第46-47页
        3.4.3 井间连通程度定量计算第47-49页
    3.5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注-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研究第50-68页
    4.1 基本分析原理第50-51页
        4.1.1 定性分析原理第50-51页
        4.1.2 定量反演原理第51页
    4.2 基于“注-采”关系的井间连通性定性分析第51-53页
        4.2.1 含水下降分析第51-52页
        4.2.2 油压上升分析第52页
        4.2.3 动液面上升分析第52-53页
    4.3 基于“注-采”关系的井间连通程度定量计算第53-58页
        4.3.1 井点理论压力计算第54-56页
        4.3.2 矿场实测压力折算第56-57页
        4.3.3 求解流管当量直径第57-58页
        4.3.4 求解井间连通系数第58页
    4.4 应用实例分析第58-67页
        4.4.1 动态响应法分析井间连通性第59-60页
        4.4.2 井间连通程度计算第60-67页
    4.5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68-69页
    5.1 结论第68页
    5.2 建议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阴离子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影响研究
下一篇:低渗透油田环保型铝交联调剖剂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