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补偿承诺与大股东利益输送--基于山东地矿的案例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第14-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1.1 重大资产重组 | 第14页 |
2.1.2 业绩补偿承诺 | 第14-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4 大股东掏空理论 | 第18-19页 |
2.3 业绩补偿承诺行为的理论逻辑 | 第19-21页 |
2.4 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2.4.1 业绩补偿承诺与对赌协议 | 第21-22页 |
2.4.2 业绩补偿承诺与并购 | 第22-24页 |
2.4.3 业绩补偿承诺与投资者保护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案例背景 | 第26-38页 |
3.1 业绩补偿承诺现状 | 第26-32页 |
3.1.1 业绩补偿制度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1.2 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规模 | 第27-30页 |
3.1.3 业绩补偿承诺现况 | 第30-31页 |
3.1.4 现状小结及案例选择 | 第31-32页 |
3.2 山东地矿借壳上市过程 | 第32-34页 |
3.2.1 交易性质 | 第33页 |
3.2.2 借壳上市过程总结 | 第33-34页 |
3.3 业绩补偿承诺与重组后业绩完成情况 | 第34-35页 |
3.3.1 业绩补偿承诺 | 第34-35页 |
3.3.2 重组后业绩完成情况 | 第35页 |
3.4 业绩补偿实施情况 | 第35-37页 |
3.4.1 2014年业绩补偿实施情况 | 第35-36页 |
3.4.2 2015年业绩补偿实施情况 | 第36-37页 |
3.4.3 后续情况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38-65页 |
4.1 发行对象背后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4.2 掏空过程分析 | 第41-45页 |
4.2.1 限售股解禁时间 | 第41页 |
4.2.2 聚益科系减持过程分析 | 第41-44页 |
4.2.3 山东华源减持过程分析 | 第44-45页 |
4.3 大股东行为动机分析 | 第45-51页 |
4.3.1 业绩承诺风险 | 第45-46页 |
4.3.2 成本收益分析 | 第46-49页 |
4.3.3 交易双方行为动机分析与总结 | 第49-51页 |
4.4 公司股票市场反应 | 第51-57页 |
4.4.1 研究设计 | 第51-53页 |
4.4.2 2014年度业绩补偿效果 | 第53-55页 |
4.4.3 2015年度业绩补偿效果 | 第55-57页 |
4.5 公司财务状况与内外部治理缺陷 | 第57-64页 |
4.5.1 公司财务分析 | 第57-61页 |
4.5.2 内部治理缺陷 | 第61-63页 |
4.5.3 外部治理缺陷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66-67页 |
5.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