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绩效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国外安全绩效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安全绩效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内容及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路线 | 第14-15页 |
2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20页 |
·事故及安全管理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事故的含义 | 第15-16页 |
·安全管理的含义 | 第16页 |
·安全管理绩效及绩效指标的概念 | 第16-18页 |
·安全管理绩效的含义 | 第16-17页 |
·安全管理绩效指标的含义 | 第17-18页 |
·绩效评价过程 | 第18-20页 |
3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36页 |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0页 |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0-28页 |
·指标维度的总结分析 | 第20-23页 |
·绩效维度的确定 | 第23-25页 |
·绩效维度的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维度指标的确定 | 第28-36页 |
·管理层的安全支持二级指标的确定 | 第28-29页 |
·全员参与及沟通二级指标的确定 | 第29-30页 |
·安全培训二级指标的确定 | 第30-31页 |
·风险控制管理二级指标的确定 | 第31-32页 |
·事故与事件管理二级指标的确定 | 第32-34页 |
·事故应急与处理二级指标的确定 | 第34-36页 |
4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第36-45页 |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总体思路 | 第36页 |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41页 |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 第36-37页 |
·模糊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37-40页 |
·基于相对熵的群决策赋权方法概述 | 第40-41页 |
·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 第41-45页 |
·灰色关联分析法概述 | 第41-43页 |
·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 第43页 |
·灰色关联评价标准 | 第43-45页 |
5 实证研究 | 第45-58页 |
·评价对象概况 | 第45-46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6-49页 |
·评分方式 | 第49-51页 |
·评价对象综合评价 | 第51-55页 |
·结论分析 | 第55-58页 |
·指标权重数据的分析 | 第55-56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58页 |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