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内窥镜的发展史 | 第8页 |
| ·医学电子内窥镜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 | 第8-10页 |
| ·医学电子内窥镜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 ·医学电子内窥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9-10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0页 |
| ·本文的安排 | 第10-12页 |
| 2 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概述 | 第12-18页 |
| ·内窥镜 | 第12-13页 |
| ·硬性内窥镜 | 第12页 |
| ·软性内窥镜 | 第12-13页 |
| ·电子内窥镜 | 第13-14页 |
| ·图像传感器的选用 | 第14-16页 |
| ·CCD 图像传感器 | 第14-15页 |
| ·CMOS 图像传感器 | 第15-16页 |
| ·内窥镜先端部使用的光源 | 第16页 |
| ·氙气光源 | 第16页 |
| ·具有高亮度冷光源 | 第16页 |
| ·内窥镜的注水、注气和吸引功能 | 第16-18页 |
| 3 内窥镜系统设计概述 | 第18-23页 |
| ·系统的整体构成 | 第18页 |
| ·内窥镜系统各组成部分简介 | 第18-20页 |
| ·内窥镜主机 | 第18-19页 |
| ·吸引器主机 | 第19-20页 |
| ·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20页 |
| ·核心控制器件的选择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4 内窥镜系统硬件设计 | 第23-46页 |
| ·硬件系统概述 | 第23页 |
| ·电源模块 | 第23-25页 |
| ·LED 照明模块 | 第25-38页 |
| ·LED 的发光原理 | 第25-26页 |
| ·LED 发光强度与电流的关系 | 第26-27页 |
| ·LED 的驱动方式 | 第27-29页 |
| ·PWM 调光的原理和形成 | 第29-34页 |
| ·Atmega16 的PWM 信号产生原理 | 第34-35页 |
| ·LED 照明电路的设计 | 第35-38页 |
| ·注水、注气以及吸引功能模块 | 第38-39页 |
| ·测试腔内压力模块 | 第39-45页 |
| ·电容式传感器特点和原理 | 第39-40页 |
| ·信号放大电路 | 第40-42页 |
| ·RC 滤波电路 | 第42页 |
| ·单片机A/D转换功能模块 | 第42-44页 |
| ·LCD 显示模块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内窥镜系统软件设计 | 第46-54页 |
|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 第46-47页 |
| ·内窥镜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 第47-48页 |
| ·内窥镜主机主程序设计 | 第47页 |
| ·吸引器主机主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 | 第48-52页 |
| ·PWM 波控制程序 | 第48-49页 |
| ·A/D采样模块 | 第49-51页 |
| ·LCD显示模块 | 第51-52页 |
| ·内窥镜系统的控制设计 | 第52-53页 |
| ·内窥镜主机控制设计 | 第52-53页 |
| ·吸引器主机控制设计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内窥镜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 第54-60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干扰的来源 | 第54页 |
| ·干扰的分类和耦合方式 | 第54-55页 |
| ·干扰产生的后果 | 第55-56页 |
| ·内窥镜系统采用的抗干扰措施 | 第56-60页 |
| ·硬件措施 | 第56-58页 |
| ·软件措施 | 第58-60页 |
| 7 内窥镜系统的制作与分析 | 第60-64页 |
| ·制作总体情况 | 第60页 |
| ·内窥镜主机的制作与分析 | 第60-61页 |
| ·内窥镜主控制板 | 第60页 |
| ·内窥镜继电器控制板 | 第60-61页 |
| ·内窥镜镜身的制作 | 第61-62页 |
| ·吸引器主机的制作与分析 | 第62-64页 |
| ·吸引器主机主控制板部分 | 第62-63页 |
| ·吸引器主机吸引部分 | 第63-64页 |
| 8 结论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