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论文--中子物理论文

一种新型的脉冲中子发生器控制系统的研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3-14页
    1.4 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中子发生器系统结构及原理第16-19页
    2.1 中子发生器系统结构第16页
    2.2 中子管的工作原理第16-17页
        2.2.1 储存器第17页
        2.2.2 离子源第17页
        2.2.3 加速电极第17页
        2.2.4 靶第17页
    2.3 中子发生器控制系统第17-18页
        2.3.1 中子发生器控制台第17-18页
        2.3.2 储存器电源第18页
        2.3.3 离子源电源第18页
        2.3.4 加速极电源第18页
    2.4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中子发生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19-38页
    3.1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第19-20页
    3.2 主控电路设计第20-26页
        3.2.1 主控芯片选型第20-21页
        3.2.2 供电电源模块第21页
        3.2.3 主控电路最小系统设计第21-22页
        3.2.4 串口通信模块第22-23页
        3.2.5 WiFi模块第23页
        3.2.6 计时模块第23-24页
        3.2.7 AD采集与PWM输出模块第24页
        3.2.8 引脚接口模块第24-26页
    3.3 辅助驱动板设计第26-27页
    3.4 脉冲电路板设计第27-31页
        3.4.1 芯片选型第28页
        3.4.2 FPGA最小系统设计第28-29页
        3.4.3 供电模块第29-30页
        3.4.4 脉冲升压模块第30页
        3.4.5 隔离模块第30-31页
    3.5 中子定标器设计第31-35页
        3.5.1 供电模块第32页
        3.5.2 放大电路第32-33页
        3.5.3 快速比较器电路第33-34页
        3.5.4 单稳态电路第34页
        3.5.5 DA输出模块第34-35页
        3.5.6 中子定标器接口模块第35页
    3.6 远程波形监测仪设计第35-37页
        3.6.1 USB模块第36页
        3.6.2 接口模块设计第36-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中子发生器控制台软件设计第38-62页
    4.1 主控电路板程序设计第38-46页
        4.1.1 AD采集程序第40页
        4.1.2 PWM输出程序设计第40-41页
        4.1.3 工作模式选择程序设计第41-42页
        4.1.4 FreeModbus功能函数第42页
        4.1.5 计时程序设计第42-43页
        4.1.6 FreeModbus协议第43-46页
    4.2 中子定标器程序设计第46-49页
        4.2.1 系统初始化程序第47-48页
        4.2.2 计数单元程序第48页
        4.2.3 阈值选择程序设计第48页
        4.2.4 通信程序设计第48-49页
    4.3 远程波形监测仪程序设计第49-52页
        4.3.1 USB协议第50-51页
        4.3.2 USB中断配置第51页
        4.3.3 脉冲采集程序设计第51页
        4.3.4 波形输出程序设计第51页
        4.3.5 USB写操作程序设计第51-52页
        4.3.6 USB读操作程序设计第52页
    4.4 脉冲时序程序设计第52-61页
        4.4.1 整体脉冲时序图第55页
        4.4.2 脉冲1、脉冲2和复合脉冲状态机模块第55-56页
        4.4.3 同步脉冲模块第56-57页
        4.4.4 复杂脉冲模块第57-59页
        4.4.5 SPI协议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中子发生器上位机程序开发第62-76页
    5.1 基于LabVIEW中子定标器测试界面第62-65页
        5.1.1 中子定标器前面板设计第62-63页
        5.1.2 生产者-消费者结构第63-64页
        5.1.3 Modbus模块移植第64-65页
    5.2 远程波形监测仪程序界面第65-68页
        5.2.1 远程波形监测仪前面板设计第66页
        5.2.2 USBRAW模块第66-67页
        5.2.3 波形监测仪整体设计第67-68页
    5.3 中子发生器控制界面第68-72页
        5.3.1 中子发生器上位机程序框图第68-69页
        5.3.2 中子发生器程序总体设计第69-70页
        5.3.3 命令转Modbus模块第70-71页
        5.3.4 数据记录模块第71页
        5.3.5 身份验证模块第71-72页
    5.4 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APP第72-75页
        5.4.1 开发环境第72-73页
        5.4.2 Android通信界面第73页
        5.4.3 身份校验程序第73-74页
        5.4.4 建立连接程序第74页
        5.4.5 发送数据模块第74页
        5.4.6 接收数据模块第74-75页
        5.4.7 AndroidManifest.xml文件设置第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中子发生器系统测试第76-84页
    6.1 中子发生器模块测试第76-81页
        6.1.1 中子发生器三路电源模块测试第76-78页
        6.1.2 同步脉冲模块测试第78-80页
        6.1.3 中子定标器测试第80页
        6.1.4 远程波形监测仪测试第80-81页
        6.1.5 多道分析器测试第81页
    6.2 中子发生器系统测试第81-83页
        6.2.1 直流模式谱采集第82页
        6.2.2 单一脉冲模式谱采集第82-83页
    6.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7.1 全文总结第84-85页
    7.2 后续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录1第89-90页
附录2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流热固耦合方法的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强度与寿命分析
下一篇:用于脉冲中子发生器离子源电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