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边缘计算的光网络虚拟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光网络的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1.2 边缘计算技术概述 | 第13页 |
1.1.3 光网络的虚拟化技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弹性光网络技术 | 第14-15页 |
1.2.2 边缘计算技术 | 第15-16页 |
1.2.3 光网络虚拟化技术 | 第16页 |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组成 | 第16-19页 |
1.3.1 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组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光网络虚拟化与边缘计算实施方案 | 第19-29页 |
2.1 边缘计算光网络概念 | 第19-21页 |
2.1.1 边缘计算光网络业务特点 | 第19-20页 |
2.1.2 边缘计算光网络架构模型 | 第20-21页 |
2.1.3 边缘计算光网络技术手段 | 第21页 |
2.2 边缘计算光网络虚拟化环境与控制模型 | 第21-24页 |
2.2.1 边缘计算光网络虚拟化基础架构 | 第21-22页 |
2.2.2 边缘计算光网络虚拟化控制架构 | 第22-24页 |
2.3 光网络虚拟化映射方案 | 第24-27页 |
2.3.1 网络虚拟化映射方法建模 | 第24-26页 |
2.3.2 基于资源最优条件下的映射方案 | 第26页 |
2.3.3 网络高负载条件下的映射方案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弹性光网络的边缘计算架构 | 第29-39页 |
3.1 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光网络分析 | 第29-30页 |
3.2 面向边缘计算光网络的软件定义网络模型 | 第30-35页 |
3.2.1 移动边缘计算参考架构模型 | 第30-32页 |
3.2.2 软件定义边缘计算光网络架构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3.2.3 边缘计算光网络控制流程 | 第34-35页 |
3.3 软件定义边缘计算光网络仿真性能分析 | 第35-38页 |
3.3.1 仿真环境与评价指标 | 第35-36页 |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面向边缘计算光网络的虚拟化映射算法 | 第39-53页 |
4.1 基于协同共享保护机制的虚拟网络分析 | 第39-44页 |
4.1.1 网络虚拟化的资源利用率分析 | 第39-40页 |
4.1.2 基于协同共享保护的虚拟化映射算法 | 第40-42页 |
4.1.3 基于虚拟资源层的虚拟化映射 | 第42-44页 |
4.2 基于协同共享保护机制的映射算法建模 | 第44-46页 |
4.2.1 节点资源映射模型 | 第44-45页 |
4.2.2 链路资源映射模型 | 第45-46页 |
4.3 基于协同共享保护机制的映射算法设计 | 第46-49页 |
4.3.1 算法流程设计 | 第46-49页 |
4.3.2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9页 |
4.4 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49-52页 |
4.4.1 仿真环境与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3-55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3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