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1.1 爆发性气旋的定义 | 第12-13页 |
1.1.2 爆发性气旋的分类 | 第13-14页 |
1.1.3 爆发性气旋的气候特征 | 第14页 |
1.1.4 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机制 | 第14-18页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结构 | 第19-20页 |
2 资料和方法 | 第20-25页 |
2.1 资料 | 第20页 |
2.2 Zwack-Okossi方程诊断方法 | 第20-22页 |
2.3 Shapiro滤波方法 | 第22-23页 |
2.4 Zwack-Okossi方程中各强迫项的垂直序列 | 第23-24页 |
2.5 WRF模式介绍 | 第24-25页 |
3 爆发性气旋的天气学分析 | 第25-49页 |
3.1 气旋的演变过程 | 第25-27页 |
3.2 高空天气形势 | 第27-30页 |
3.3 高低空急流、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分析 | 第30-32页 |
3.4 气旋的垂直结构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49页 |
4 Zwack-Okossi方程诊断分析 | 第49-63页 |
4.1 950hPa地转涡度倾向的空间分布 | 第49-53页 |
4.1.1 计算结果的检验 | 第49页 |
4.1.2 950hPa地转涡度倾向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 | 第49-50页 |
4.1.3 基本的强迫过程及其对气旋发展的作用 | 第50-53页 |
4.2 气旋中心的950 hPa地转涡度倾向 | 第53-56页 |
4.2.1 计算结果的检验 | 第54页 |
4.2.2 各强迫项对气旋发展的作用 | 第54-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63页 |
5 WRF数值模拟 | 第63-88页 |
5.1 模式的基本设置及试验方案设计 | 第63页 |
5.2 控制试验(CTL)结果 | 第63-65页 |
5.3 潜热敏感性试验(NLHR)结果 | 第65-67页 |
5.3.1 NLHR试验和CTL试验结果对比 | 第65页 |
5.3.2 潜热释放影响气旋发展的机制 | 第65-67页 |
5.4 通量敏感性试验(NFLX)结果 | 第67-69页 |
5.4.1 CTL试验中下垫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的分布特征 | 第67-68页 |
5.4.2 通量对气旋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68-69页 |
5.4.3 通量对气旋发展的阻滞作用 | 第69页 |
5.5 气旋第二个爆发性发展阶段的数值试验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88页 |
6 讨论和结论 | 第88-9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6.2 讨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