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化学论文

黄河利津段结冰过程溶解无机碳(DIC)脱除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前言第11-13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陆地碳循环第13页
    1.2 河流碳循环及其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黄河无机碳输运研究现状第15页
    1.4 极区结冰过程DIC变化研究第15-17页
    1.5 黄河凌汛概况第17-19页
        1.5.1 黄河凌汛时空分布第17-18页
        1.5.2 影响因素第18-19页
    1.6 δ~(13)C在水体碳循环中应用第19-20页
    1.7 研究目标、内容及意义第20-21页
2 研究区域及样品的分析方法第21-26页
    2.1 黄河流域概况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2.1 封闭体系结冰实验第22-23页
        2.2.2 开放体系结冰实验第23-24页
    2.3 分析方法第24-26页
3 封闭体系结冰过程溶解无机碳(DIC)变化规律第26-32页
    3.1 实验用水基本参数第26-27页
    3.2 不同DIC浓度水样结冰前后pH、DIC、TAlk变化第27-31页
        3.2.1 水样结冰后电导率变化第27-28页
        3.2.2 水样结冰前后pH变化第28-29页
        3.2.3 水样结冰后TAlk、DIC变化第29-30页
        3.2.4 水样结冰后DIC组分变化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开放体系结冰过程溶解无机碳(DIC)变化规律第32-43页
    4.1 结冰起始温度对开放体系DIC脱除影响第32-34页
    4.2 连续结冰过程样品pH、DIC、TAlk变化规律第34-39页
        4.2.1 电导率、pH第34-36页
        4.2.2 TAlk、DIC第36页
        4.2.3 连续结冰过程样品DIC各组分变化规律第36-39页
    4.3 连续结冰过程冰样DIC垂向分布变化第39页
    4.4 结冰过程中CO_2脱除作用及碳酸盐沉降的可能性第39-42页
        4.4.1 δ~(13)C_(DIC)同位素变化对CO_2脱除的佐证第39-40页
        4.4.2 碳酸盐沉降的可能性第40-41页
        4.4.3 连续结冰过程DIC总量守恒状况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3-45页
    5.1 本文主要结论第43页
    5.2 特色与创新第43-44页
    5.3 研究不足之处第44页
    5.4 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致谢第52-53页
个人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对策研究--以宿迁市苏宿工业园为例
下一篇:一种推算多年一遇设计波高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