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4页 |
1.3.1 鼓浪屿近代园林遗产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2 鼓浪屿近代历史与近代建筑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3.3 鼓浪屿世界遗产地的价值与保护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4 闽台园林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鼓浪屿近代园林的概况 | 第16-25页 |
2.1 鼓浪屿近代园林的源与流 | 第16-19页 |
2.1.1 鼓浪屿近代园林探源 | 第16-17页 |
2.1.2 19世纪中叶以后鼓浪屿园林景观变迁 | 第17-18页 |
2.1.3 20世纪上半叶鼓浪屿近代园林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2 鼓浪屿近代园林的类别 | 第19-24页 |
2.2.1 传统园林 | 第19-21页 |
2.2.2 西方人建筑附属庭院园林 | 第21-22页 |
2.2.3 近代华侨宅园 | 第22-23页 |
2.2.4 大型华侨私家园林 | 第23-24页 |
2.2.5 其他园林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鼓浪屿近代园林的造园意匠分析 | 第25-91页 |
3.1 传统园林的园林景观意匠分析 | 第25-29页 |
3.1.1 日光岩寺及其空间格局 | 第25-27页 |
3.1.2 作为传统园林景观要素的摩崖题刻 | 第27-29页 |
3.2 西方人建筑附属庭院园林的造园意匠分析 | 第29-34页 |
3.2.1 总说 | 第29-30页 |
3.2.2 近代西方景观思想影响下的建筑选址 | 第30-31页 |
3.2.3 西方人建筑附属庭院的空间格局 | 第31-34页 |
3.2.4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庭院景观种植 | 第34页 |
3.3 近代华侨宅园的造园意匠分析 | 第34-66页 |
3.3.1 总说 | 第34-35页 |
3.3.2 近代华侨宅园的选址 | 第35页 |
3.3.3 近代华侨宅园的空间格局 | 第35-46页 |
3.3.4 近代华侨宅园的假山营造 | 第46-54页 |
3.3.5 近代华侨宅园的理水 | 第54-56页 |
3.3.6 近代华侨宅园的花木小品 | 第56-62页 |
3.3.7 近代华侨宅园的装饰艺术 | 第62-64页 |
3.3.8 鼓浪屿近代华侨宅园意匠在闽南地区的传播 | 第64-66页 |
3.4 大型华侨私家园林(菽庄花园)的造园意匠分析 | 第66-86页 |
3.4.1 总说 | 第66-67页 |
3.4.2 菽庄花园的选址 | 第67-68页 |
3.4.3 菽庄花园的空间格局 | 第68-75页 |
3.4.4 菽庄花园的掇山理水 | 第75-78页 |
3.4.5 菽庄花园的建筑与园林小品 | 第78-80页 |
3.4.6 菽庄吟社与题名景观 | 第80-84页 |
3.4.7 菽庄花园与故园——台湾板桥林家花园 | 第84-86页 |
3.4.8 独特的近代海上园林 | 第86页 |
3.5 其他园林的造园意匠分析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四章 鼓浪屿近代园林遗产的价值研究 | 第91-99页 |
4.1 中外多元文化的交流 | 第93-96页 |
4.2 闽南移民文化的见证 | 第96-97页 |
4.3 近代国际社区典范的见证 | 第97-99页 |
第五章 鼓浪屿近代园林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 第99-116页 |
5.1 鼓浪屿近代园林遗产的价值载体 | 第99-106页 |
5.2 鼓浪屿近代园林遗产的保护原则 | 第106-109页 |
5.3 鼓浪屿近代园林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 第109-112页 |
5.4 鼓浪屿近代园林遗产的展示与阐释 | 第112-11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附录A | 第123-12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