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1.2 故障定位方法研究的发展 | 第8-9页 |
1.3 国内外故障测距研究现状和主要方法 | 第9-13页 |
1.3.1 阻抗法 | 第9-10页 |
1.3.2 行波法[15-23] | 第10-12页 |
1.3.3 行波定位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分布式故障定位装置的理论基础 | 第14-28页 |
2.1 行波的基本理论 | 第14-19页 |
2.1.1 长距离输电线路的波过程 | 第14-17页 |
2.1.2 行波的反射与折射 | 第17-18页 |
2.1.3 行波的衰减与变形 | 第18-19页 |
2.2 分布式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 | 第19-26页 |
2.2.1 故障暂态行波的产生 | 第20-21页 |
2.2.2 非金属性接地故障电流行波特性 | 第21-22页 |
2.2.3 金属性接地故障电流行波特性 | 第22-23页 |
2.2.4 检测点安装位置的确定 | 第23-24页 |
2.2.5 测距方程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6 真伪故障点识别 | 第25-26页 |
2.3 分布式行波故障定位装置的技术难点 | 第26-27页 |
2.3.1 行波信号的采样与存储 | 第26-27页 |
2.3.2 故障电流采集的触发 | 第27页 |
2.3.3 行波到达时间的获取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分布式行波故障定位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39页 |
3.1 硬件的整体结构 | 第28-29页 |
3.2 供电部分设计 | 第29-33页 |
3.2.1 供电模块设计要求 | 第29-30页 |
3.2.2 CT 取电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3.2.3 锂电池的电源控制 | 第31-33页 |
3.3 主控单元设计 | 第33-34页 |
3.4 GSM 无线通信部分设计 | 第34-35页 |
3.5 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 | 第35-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故障行波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39-56页 |
4.1 基于ROGOWSKI 线圈的电流传感器单元 | 第39-43页 |
4.1.1 Rogowski 线圈的主要特征 | 第39-40页 |
4.1.2 Rogowski 线圈的工作原理 | 第40-41页 |
4.1.3 Rogowski 线圈的分类[45] | 第41-42页 |
4.1.4 Rogowski 线圈的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4.2 电流数据采集单元硬件设计 | 第43-52页 |
4.2.1 常态电流采集 | 第43-48页 |
4.2.2 高频故障电流采集单元 | 第48-49页 |
4.2.3 信号调理电路 | 第49-51页 |
4.2.4 采样误差分析 | 第51-52页 |
4.3 故障电流采集数据的存储 | 第52-53页 |
4.4 暂态行波采集的启动单元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分布式行波故障定位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6-74页 |
5.1 基于小波算法的故障定位算法的分析 | 第56-63页 |
5.1.1 小波变换的定义[55-57] | 第57-58页 |
5.1.2 多分辨率分析 | 第58-60页 |
5.1.3 基于小波算法的信号奇异性分析 | 第60-62页 |
5.1.4 小波算法消噪分析 | 第62-63页 |
5.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63-73页 |
5.2.1 数据测量部分软件设计 | 第65-67页 |
5.2.2 GSM 无线通讯的实现 | 第67-70页 |
5.2.3 ZigBee 通信的软件设计 | 第70-73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4-78页 |
6.1 数据采集精度测试 | 第74-75页 |
6.2 大电流试验 | 第75-76页 |
6.3 高电压实验 | 第76-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总结 | 第78-79页 |
7.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谢辞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