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常州市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1-12页
    1.3 研究的方法、步骤第12-13页
        1.3.1 研究的方法第12页
        1.3.2 研究的步骤第12-13页
    1.4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4.1 农村能源研究概述第13页
        1.4.2 国内外关于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3-16页
第二章 常州市农村能源消费现状的分析第16-22页
    2.1 农村能源消费相关概念第16-17页
        2.1.1 能源第16-17页
        2.1.2 农村能源第17页
    2.2 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分析第17-19页
    2.3 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分析第19-20页
        2.3.1 农村地区的生产用能以及生活用能现状第19页
        2.3.2 商品能的消费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常州市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第22-30页
    3.1 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第22-23页
        3.1.1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第22页
        3.1.2 农户收入水平第22页
        3.1.3 家庭特征第22页
        3.1.4 资源禀赋能力第22页
        3.1.5 农村商品能源价格第22-23页
        3.1.6 技术改进及资金投入第23页
        3.1.7 农户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第23页
        3.1.8 国家能源政策第23页
    3.2 常州市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第23-24页
    3.3 常州市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24-28页
        3.3.1 各影响因素与农村能源消费量的相关性分析第24-25页
        3.3.2 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第25-27页
        3.3.3 常州农村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农村家庭能源农户消费行为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第30-36页
    4.1 理论框架第30-34页
        4.1.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种类的选择第31-32页
        4.1.2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的选择第32-33页
        4.1.3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选择第33-34页
    4.2 研究假说第34-36页
第五章 研究对象、样本选取及家庭能源现状第36-40页
    5.1 研究对象第36页
    5.2 样本选取第36-37页
        5.2.1 抽样方式第36页
        5.2.2 调查时间及调查内容第36-37页
    5.3 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现状第37-38页
        5.3.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概况第37-38页
        5.3.2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第38页
    5.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六章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实证模型及变量说明第40-50页
    6.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计量模型第40-41页
        6.1.1 能源消费与否模型第40页
        6.1.2 能源消费水平模型第40-41页
        6.1.3 能源消费结构模型第41页
    6.2 相关变量说明第41-44页
        6.2.1 模型相关变量的定义第41-42页
        6.2.2 模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42-44页
    6.3 模型自变量分析第44-48页
        6.3.1 家庭经济水平与家庭能源消费第44-45页
        6.3.2 资源可获性与家庭能源消费第45-46页
        6.3.3 家庭特征与家庭能源消费第46-48页
    6.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七章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第50-66页
    7.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模型设定第50-52页
        7.1.1 能源消费与否模型设定第50-51页
        7.1.2 能源消费水平模型设定第51-52页
        7.1.3 能源消费比例模型设定第52页
    7.2 能源消费与否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7.2.1 传统非商品能源选择模型第52-55页
        7.2.2 液化气能源选择模型第55-58页
        7.2.3 小结第58页
    7.3 能源消费水平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7.3.1 传统非商品能源消费水平模型第58-59页
        7.3.2 液化气能源消费水平模型第59-60页
        7.3.3 电能源消费水平模型第60-61页
        7.3.4 小结第61-62页
    7.4 能源消费结构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7.4.1 传统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模型第62-63页
        7.4.2 液化气能源消费比例模型第63-64页
        7.4.3 高品质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模型第64-65页
        7.4.4 小结第65-6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66-70页
    8.1 结论第66-67页
    8.2 建议第67-70页
        8.2.1 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法律法规政策第67-68页
        8.2.2 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更多非农就业岗位第68页
        8.2.3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转变能源消费偏好和习惯第68页
        8.2.4 合理利用新能源第68页
        8.2.5 加大农村能源资金的投入,加强农村能源设施的建设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附录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解决路径
下一篇:江苏省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效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