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意识的流变--简论20世纪以来中国成长小说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导言 | 第7-14页 |
| (一)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第7-8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 2、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1、综合研究 | 第8-9页 |
| 2、性别研究 | 第9页 |
| 3、个人研究 | 第9-11页 |
| (三)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 第11页 |
| 1、基本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2、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四) 主要术语界定 | 第11-14页 |
| 二、不自觉的成长意识 | 第14-20页 |
| (一) 困境之中的成长 | 第14-16页 |
| (二) 烈焰之中的成长 | 第16-17页 |
| (三) 桃源之中的成长 | 第17-20页 |
| 三、在阶级斗争的风雨中成长 | 第20-25页 |
| (一) 兴起语境 | 第20页 |
| (二) 一体化的大陆成长小说 | 第20-23页 |
| (三) 多样化的台湾成长小说 | 第23-25页 |
| 四、成长小说的全面繁荣 | 第25-41页 |
| (一) 兴起语境 | 第25-27页 |
| (二) 正成长小说 | 第27-31页 |
| 1、叙事模式 | 第27-30页 |
| 2、审美意义 | 第30-31页 |
| (三) 反成长小说 | 第31-36页 |
| 1、叙事模式 | 第31-35页 |
| 2、审美意义 | 第35-36页 |
| (四) 准成长小说 | 第36-41页 |
| 1、叙事模式 | 第36-39页 |
| 2、审美意义 | 第39-41页 |
| 五、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