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行政执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来源与学科定位 | 第8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4.1.1 法律规范的角度 | 第10-11页 |
1.4.1.2 执法监督的角度 | 第11-12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公路行政执法概述 | 第15-23页 |
2.1 行政执法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2.1.1 我国学者对行政执法的理解 | 第15-16页 |
2.1.2 行政执法的构成要素 | 第16页 |
2.2 公路行政执法的涵义 | 第16-18页 |
2.3 公路行政执法的特征 | 第18页 |
2.4 公路行政执法的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2.4.1 行政执法比例原则 | 第19页 |
2.4.2 合作政府管理模式 | 第19-20页 |
2.4.3 行政伦理价值论 | 第20-21页 |
2.4.4 行政成本与收益分析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公路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3.1 公路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3.1.1 执法人员管理意识较薄弱 | 第23-24页 |
3.1.2 行政过程中的执法趋利 | 第24页 |
3.1.3 执法权力冲突 | 第24-25页 |
3.1.4 执法手段较落后 | 第25页 |
3.1.5 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1.5.1 执法机关的责任监督不到位 | 第25-26页 |
3.1.5.2 社会监督缺少制度化的规范 | 第26-27页 |
3.2 公路行政执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3.2.1 落后行政观念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执法道德与经济利益的冲突 | 第28-29页 |
3.2.3 管理模式及方法相对滞后 | 第29-30页 |
3.2.4 执法监督方面的原因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国外公路行政执法实践与启示 | 第31-41页 |
4.1 国外公路行政执法实践 | 第31-37页 |
4.1.1 比例原则的实践运用 | 第31-33页 |
4.1.2 合同出租管理模式 | 第33-35页 |
4.1.3 执法道德监督建设 | 第35-36页 |
4.1.4 交通综合执法改革 | 第36-37页 |
4.2 国外执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1页 |
4.2.1 行政制度建设 | 第37-38页 |
4.2.2 行政管理模式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公路行政执法的对策建议 | 第41-56页 |
5.1 行政执法队伍方面 | 第41-45页 |
5.1.1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 第41-42页 |
5.1.2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 | 第42-43页 |
5.1.3 构建公路行政法治文化价值体系 | 第43-44页 |
5.1.4 建立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 第44-45页 |
5.2 行政执法实践方面 | 第45-51页 |
5.2.1 强化责任执法管理模式 | 第45-46页 |
5.2.2 完善行政执法比例原则 | 第46-47页 |
5.2.3 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效率 | 第47-49页 |
5.2.4 明晰执法监督主体权责制 | 第49页 |
5.2.5 搭建多形式的执法监督平台 | 第49-51页 |
5.3 综合行政执法方面 | 第51-56页 |
5.3.1 重庆的综合执法改革 | 第51-53页 |
5.3.2 其他城市的交通综合执法改革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