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概述 | 第11-14页 |
1.1.1 多孔材料简介 | 第11-12页 |
1.1.2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简介及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3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应用与展望 | 第13-14页 |
1.2 3DOM 材料的制备 | 第14-20页 |
1.2.1 单分散胶体微球的制备 | 第15-16页 |
1.2.2 胶晶模板的组装 | 第16-17页 |
1.2.3 前驱物填充 | 第17-19页 |
1.2.4 模板的去除 | 第19-20页 |
1.3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功能化 | 第20-22页 |
1.3.1 后接枝法 | 第20-21页 |
1.3.2 共缩聚法 | 第21页 |
1.3.3 后接枝法与共缩聚法的比较 | 第21-22页 |
1.4 巯基功能化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 | 第22-23页 |
1.4.1 巯基材料吸附重金属汞离子 | 第22-23页 |
1.4.2 巯基材料吸附重金属铅离子 | 第23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5-32页 |
2.1 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2.2 聚苯乙烯胶晶模板的合成工艺 | 第26-28页 |
2.2.1 聚苯乙烯 (PS) 微球制备 | 第26-27页 |
2.2.2 胶晶组装 | 第27页 |
2.2.3 胶晶模板的热处理 | 第27-28页 |
2.3 3DOM 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1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2.3.2 前驱物的填充、固化与模板的去除 | 第28-29页 |
2.4 3DOM 二氧化硅材料功能化 | 第29页 |
2.5 材料表征 | 第29-31页 |
2.5.1 单分散 PS 胶乳微球尺寸及其分布测定 | 第29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表征 | 第29页 |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表征 | 第29-30页 |
2.5.4 热重—差热分析 (TG—DTA) | 第30页 |
2.5.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测试 | 第30页 |
2.5.6 X射线能谱 (EDS) 元素分析 | 第30页 |
2.5.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 | 第30页 |
2.5.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第30-31页 |
2.6 3DOM SiO_2-SH 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6.1 3DOM SiO_2-SH 材料对 Hg2 +离子吸附性能测试 | 第31页 |
2.6.2 3DOM SiO_2-SH 材料对 Pb2 +离子吸附性能测试 | 第31页 |
2.6.3 样品吸附容量 q 及吸附率γ计算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0页 |
3.1 PS 胶乳微球的合成及胶晶模板的组装 | 第32-36页 |
3.1.1 PS 胶乳微球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3.1.2 PS 胶晶模板的组装 | 第33-36页 |
3.2 3DOM 材料的制备 | 第36-41页 |
3.2.1 前驱物的填充 | 第36-39页 |
3.2.2 模板的去除 | 第39-41页 |
3.3 3DOM SH-SiO_2的制备 | 第41-43页 |
3.3.1 3DOM SH-SiO_2孔结构的表征 | 第41-42页 |
3.3.2 3DOM SH-SiO_2孔壁组成的表征 | 第42-43页 |
3.4 SH-3DOM SiO_2吸附性能测试 | 第43-50页 |
3.4.1 SH-3DOM SiO_2吸附重金属 Hg(Ⅱ) 离子 | 第43-46页 |
3.4.2 SH-3DOM SiO_2吸附重金属 Pb (Ⅱ) 离子 | 第46-49页 |
3.4.3 再生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