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3-17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7-18页 |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 | 第18-28页 |
1.4.1 磷酸铁锂的结构 | 第22-23页 |
1.4.2 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 | 第23-24页 |
1.4.3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1.4.4 LiFePO_4的改性 | 第25-2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LiFePO_4/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0-54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 | 第30-32页 |
2.2.1 实验设备和原料 | 第30-31页 |
2.2.2 正极材料LiFePO_4/C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 材料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5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2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2页 |
2.3.3 差热-热重(TG-DTA)分析 | 第32-33页 |
2.3.4 电池的组装及测试 | 第33-34页 |
2.3.5 循环伏安(CV)测试 | 第34-35页 |
2.3.6 交流阻抗(EIS)测试 | 第3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5-52页 |
2.4.1 焙烧条件的确定 | 第35-36页 |
2.4.2 制备温度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3 恒温时间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37-39页 |
2.4.4 恒温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2.4.5 第二段恒温时间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2.4.6 碳源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3-44页 |
2.4.7 碳源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2.4.8 苹果酸加入量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45-47页 |
2.4.9 苹果酸加入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2.4.10 合适条件下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48-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LiFePO_4/C的掺杂改性研究 | 第54-64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实验 | 第54-55页 |
3.2.1 实验设备和原料 | 第54页 |
3.2.2 材料的制备 | 第54-55页 |
3.3 材料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页 |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55页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5页 |
3.3.3 电池的组装及测试 | 第55页 |
3.3.4 循环伏安(CV)测试 | 第55页 |
3.3.5 交流阻抗(EIS)测试 | 第5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3.4.1 Mg~(2+)掺杂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3.4.2 Co~(2+)掺杂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复合材料xLiFePO_4·yLi_3V_2(PO_4)_3的制备研究 | 第64-70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实验 | 第64-65页 |
4.2.1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64页 |
4.2.2 复合材料xLiFePO_4·yLi_3V_2(PO_4)_3的制备 | 第64-6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4.3.1 复合比对复合材料xLiFePO_4·yLi_3V_2(PO_4)_3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2 复合材料xLiFePO_4·yLi_3V_2(PO_4)_3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