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乙型肝炎疫苗的远期免疫效果评价 | 第11-36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结果 | 第17-34页 |
一 南市区乙肝疫苗免疫出生队列研究 | 第17-19页 |
二 HBV特异性免疫记忆T细胞检测方法建立 | 第19-34页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19页 |
2 乙肝血源疫苗接种者PBMC中HBsAg特异性的免疫记忆T细胞反应 | 第19-34页 |
2.1 HBsAg特异性免疫记忆T细胞反应流式细胞学检测 | 第19-26页 |
2.2 HBsAg特异性T记忆细胞反应荧光免疫斑点法检测 | 第26-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二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eAg自然血清学转换的纵向队列研究 | 第36-42页 |
前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0页 |
一 基线及随访情况 | 第37-39页 |
二 HBeAg年自然转换率及其转换后的转归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系统综述 | 第42-69页 |
前言 | 第42-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9页 |
结果 | 第49-65页 |
一 文献检索与筛选 | 第49-51页 |
二 纳入文献的特征 | 第51-52页 |
三 不同治疗药物研究的分布 | 第52-54页 |
四 无抗病毒治疗人群的HBeAg年血清转换率 | 第54页 |
五 抗病毒治疗人群的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4-59页 |
1 拉米夫定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4-55页 |
2 阿德福韦酯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5页 |
3 恩替卡韦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5-56页 |
4 替比夫定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6页 |
5 普通干扰素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6-57页 |
6 长效干扰素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7-58页 |
7 联合治疗组(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8页 |
8 联合治疗组(核苷类似物+干扰素)HBeAg血清转换率 | 第58-59页 |
六 不同抗病毒药物HBeAg血清转换的比较 | 第59-63页 |
1 治疗时间小于1年时的meta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2 治疗时间1年时的meta分析结果 | 第60-62页 |
3 治疗时间大于1年时的meta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七 HBeAg血清转换率影响因素因素分析 | 第63-64页 |
1 无抗病毒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影响因素亚组分析 | 第63-64页 |
2 HBeAg血清转换率影响多因素分析 | 第64页 |
八 无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情况下HBeAg血清转换后反跳情况及HBsAg血清转换情况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图 | 第75-103页 |
综述 | 第10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