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产品论文

劣质重油沥青质在不同介质中的转化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论文研究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29页
    2.1 前言第12-13页
    2.2 石油胶体体系模型第13-15页
    2.3 沥青质缔合模型第15-25页
        2.3.1 沥青质的平均化学结构及分子间作用第16-22页
        2.3.2 沥青质缔合:阶梯式过程第22-23页
        2.3.3 缔合的表现形式第23-25页
    2.4 生焦相分离模型第25-26页
    2.5 沥青质聚集状态的研究方法第26-28页
    2.6 总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实验概述第29-35页
    3.1 原料及其性质第29-30页
    3.2 主要试剂第30页
    3.3 主要实验仪器第30-31页
    3.4 主要实验方法第31-35页
        3.4.1 原料性质测定第31页
        3.4.2 渣油沥青质的分离富集第31-32页
        3.4.3 渣油沥青质的低温热处理第32-33页
        3.4.4 甲苯不溶物的分离测定第33页
        3.4.5 平均分子量的测定(VPO 法)第33-34页
        3.4.6 X 射线衍射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的测定第34页
        3.4.7 紫外光谱分析第34-35页
第四章 温度对劣质重油沥青质转化特性的影响第35-48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劣质重油沥青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第35-37页
    4.3 温度对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量和缔合度的影响第37-39页
    4.4 温度对沥青质聚集体结构的影响第39-42页
        4.4.1 沥青质的 X 射线衍射图第39-40页
        4.4.2 X 射线衍射法测定沥青质转化后的结构参数第40-42页
    4.5 温度对劣质渣油沥青质化学结构的影响第42-46页
        4.5.1 沥青质的元素组成和核磁分析第42-44页
        4.4.2 改进的 B-L 法计算沥青质的平均结构参数第44-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溶剂对劣质重油沥青质转化特性的影响第48-57页
    5.1 引言第48页
    5.2 溶剂对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量和缔合度的影响第48-50页
    5.3 溶剂对沥青质聚集体结构的影响第50-52页
    5.4 溶剂对劣质渣油沥青质化学结构的影响第52-55页
        5.4.1 不同溶剂中转化后的沥青质的元素组成和核磁分析第52-54页
        5.4.2 改进的 B-L 法计算不同溶剂中转化后的沥青质的平均结构参数第54-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不同油源沥青质的转化特性研究第57-66页
    6.1 引言第57页
    6.2 三种渣油沥青质的平均结构第57-62页
        6.2.1 不同重油原生沥青质的平均结构第57-60页
        6.2.2 不同沥青质转化后的平均结构第60-62页
    6.3 不同油源沥青质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和缔合度第62-63页
    6.4 不同沥青质转化特性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63-65页
        6.4.1 原生沥青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63-64页
        6.4.2 不同沥青质转化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64-65页
    6.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附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注水井测调一体化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下一篇:重油中镍化合物的合成及脱金属助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