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体系油水界面扩张流变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化学驱体系油水界面流变性概述 | 第11-25页 |
2.1 驱油剂表面流变性质研究 | 第11-12页 |
2.1.1 驱油剂表面剪切流变性 | 第11-12页 |
2.1.2 驱油剂表面扩张流变性 | 第12页 |
2.2 油/水界面流变性质研究 | 第12-14页 |
2.2.1 油/水界面剪切流变性 | 第13页 |
2.2.2 油/水体系界面扩张流变性 | 第13-14页 |
2.3 油/驱油剂界面流变性质研究 | 第14-17页 |
2.3.1 油/驱油剂界面剪切流变性 | 第15页 |
2.3.2 油/驱油剂界面扩张流变性 | 第15-17页 |
2.4 界面流变学概述 | 第17-24页 |
2.4.1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4.2 测量方法 | 第19-24页 |
2.4.2.1 界面剪切流变法 | 第20-23页 |
2.4.2.2 界面扩张流变法 | 第23-24页 |
2.5 本文的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起泡剂的表面流变性研究 | 第25-45页 |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25-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3.2.1 泡沫性能评价 | 第26-27页 |
3.2.2 表面张力测量 | 第27-28页 |
3.2.3 表面流变性测量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3.3.1 SDS/醇表面流变性研究 | 第29-36页 |
3.3.1.1 泡沫性能评价 | 第29-30页 |
3.3.1.2 表面参数测量 | 第30-35页 |
3.3.1.3 表面参数与泡沫性能关系研究 | 第35-36页 |
3.3.2 长链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表面流变性研究 | 第36-44页 |
3.3.2.1 泡沫性能评价 | 第36-37页 |
3.3.2.2 表面张力测量 | 第37-39页 |
3.3.2.3 表面流变性研究 | 第39-42页 |
3.3.2.4 泡沫性能与表面性质关系研究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油水界面扩张流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5-60页 |
4.1 实验器材 | 第45-4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4.3.1 试验条件 | 第47-50页 |
4.3.1.1 老化时间 | 第48-49页 |
4.3.1.2 试验温度 | 第49页 |
4.3.1.3 油滴大小 | 第49-50页 |
4.3.1.4 油滴振幅 | 第50页 |
4.3.2 油相组成 | 第50-54页 |
4.3.2.1 原油浓度 | 第50-52页 |
4.3.2.2 原油组分 | 第52-54页 |
4.3.3 水相组成 | 第54-58页 |
4.3.3.1 矿化度 | 第54-55页 |
4.3.3.2 表面活性剂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界面流变性对碱驱采收率的影响研究 | 第60-67页 |
5.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60-6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5.2.1 微观驱替实验 | 第61-62页 |
5.2.2 宏观驱替实验 | 第6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5.3.1 宏观驱替实验 | 第62-63页 |
5.3.2 界面张力实验 | 第63-64页 |
5.3.3 界面流变性实验 | 第64-65页 |
5.3.4 微观驱替实验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