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单元结构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岩溶缝洞的识别 | 第8-9页 |
1.2.2 缝洞单元划分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3 岩溶缝洞结构研究 | 第9-10页 |
1.3 研究区概况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区概况 | 第10-11页 |
1.3.2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缝洞识别特征 | 第14-30页 |
2.1 溶洞的识别特征 | 第14-26页 |
2.1.1 溶洞的露头特征 | 第14页 |
2.1.2 溶洞的岩心特征 | 第14-15页 |
2.1.3 溶洞的钻井特征 | 第15页 |
2.1.4 溶洞的测井响应 | 第15-18页 |
2.1.5 溶洞的地震响应 | 第18-26页 |
2.2 裂缝的识别特征 | 第26-30页 |
2.2.1 裂缝露头特征 | 第26页 |
2.2.2 裂缝岩心特征 | 第26页 |
2.2.3 裂缝的测井响应 | 第26-30页 |
第三章 缝洞单元划分 | 第30-46页 |
3.1 缝洞单元的概念的提出 | 第30页 |
3.2 缝洞单元划分方法 | 第30-42页 |
3.2.1 缝洞系统划分 | 第30-32页 |
3.2.2 缝洞单元划分 | 第32-42页 |
3.3 缝洞单元的控制因素 | 第42-46页 |
3.3.1 构造的控制作用 | 第42-44页 |
3.3.2 古地貌控制因素分析 | 第44页 |
3.3.3 古水系控制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缝洞单元结构特征 | 第46-61页 |
4.1 缝洞结构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4.1.1 单井剖面图 | 第46-47页 |
4.1.2 井间溶洞追踪 | 第47-48页 |
4.2 T615 缝洞单元结构特征 | 第48-50页 |
4.3 S80 缝洞单元结构特征 | 第50-54页 |
4.4 S66 缝洞单元结构特征 | 第54-58页 |
4.5 S67 缝洞单元结构特征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