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导论 | 第10-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2-14页 |
1. 抵押物转让的限制与自由 | 第14-22页 |
·关于抵押物转让的立法演变和学说 | 第14-15页 |
·对限制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质疑 | 第15-17页 |
·抵押权利益保护的学说 | 第17-20页 |
·物上追及力主义 | 第17-18页 |
·物上代位主义 | 第18-19页 |
·双重主义 | 第19-20页 |
·我国采用物上追及力主义的合理性 | 第20-22页 |
·抵押担保的特点决定我国应采用物上追及力主义 | 第20页 |
·抵押权的性质决定我国应采用抵押权追及效力说 | 第20-22页 |
2. 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合同的效力 | 第22-25页 |
·抵押物转让合同的效力分析 | 第22-23页 |
·司法实践中对抵押物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23-25页 |
3. 抵押物转让限制的立法完善 | 第25-33页 |
·抵押权转让相关制度设计及建议 | 第25-30页 |
·应赋予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自由 | 第25页 |
·承认物上追及力 | 第25-26页 |
·限制动产抵押物范围 | 第26-27页 |
·保护抵押物受让人 | 第27-30页 |
·抵押权转让配套制度设计 | 第30-33页 |
·完善登记制度 | 第30-31页 |
·完善提存制度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