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10-19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0.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0.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0.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0.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0.5 本文的创新 | 第17-19页 |
1. 国际贸易特设区域概述 | 第19-32页 |
1.1 世界自由经济特区分类 | 第19-24页 |
1.1.1 自由港简介 | 第20-21页 |
1.1.2 自由贸易区简介 | 第21-22页 |
1.1.3 出口加工区简介 | 第22-23页 |
1.1.4 科技工业园区简介 | 第23页 |
1.1.5 中国保税区简介 | 第23-24页 |
1.2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 | 第24-27页 |
1.2.1 中国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1.2.2 典型中国保税区介绍 | 第25-27页 |
1.3 中国出口加工区现状概述 | 第27-29页 |
1.3.1 出口加工区的定义 | 第27页 |
1.3.2 中国出口加工区的发展 | 第27-28页 |
1.3.4 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以及政策简介 | 第28-29页 |
1.4 中国综合保税区现状概述 | 第29-31页 |
1.4.1 综合保税区的定义 | 第29页 |
1.4.2 综合保税区的发展 | 第29-30页 |
1.4.3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简介 | 第30-3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2 服务及国际服务原理概述 | 第32-41页 |
2.1 服务的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2.1.1 服务的定义 | 第32-33页 |
2.1.2 服务的特点 | 第33页 |
2.1.3 服务的分类 | 第33-34页 |
2.2 服务的生产 | 第34-36页 |
2.2.1 服务生产的要素投入 | 第34页 |
2.2.2 服务的生产过程 | 第34-35页 |
2.2.3 服务生产的环境 | 第35-36页 |
2.3 服务的营销 | 第36-38页 |
2.3.1 服务产品的含义 | 第36页 |
2.3.2 服务营销的市场细分 | 第36-37页 |
2.3.3 服务的营销组合策略 | 第37-38页 |
2.4 服务的国家管理 | 第38-39页 |
2.5 国际服务原理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基于服务及国际服务原理的综合保税区业务经营分析 | 第41-50页 |
3.1 基于服务的生产原理的综合保税区业务经营分析 | 第41-43页 |
3.1.1 综合保税区服务要素投入分析 | 第41-42页 |
3.1.2 综合保税区服务生产组织过程分析 | 第42-43页 |
3.1.3 综合保税区服务生产环境分析 | 第43页 |
3.2 基于服务的营销原理的综合保税区业务经营分析 | 第43-45页 |
3.2.1 综合保税区服务产品分析 | 第43-44页 |
3.2.2 综合保税区服务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 第44-45页 |
3.3 综合保税区国家管理和国际服务业务分析 | 第45-47页 |
3.3.1 综合保税区服务业务的国家管理目标和政策 | 第45-46页 |
3.3.2 综合保税的国际服务业务分析 | 第46-47页 |
3.4 潍坊综合保税区服务业务经营分析 | 第47-49页 |
3.4.1 潍坊综合保税区的现有服务业务经营分析 | 第47-48页 |
3.4.2 潍坊综合保税区服务业务经营建议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综合保税区业务模式在其他国际贸易特设区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推广 | 第50-61页 |
4.1 综合保税区业务模式在其他国际贸易特设区域的推广 | 第50-56页 |
4.1.1 综合保税区与其他特设地区的对比分析 | 第50-55页 |
4.1.2 综合保税区模式在其他国际贸易特设区域的推广 | 第55-56页 |
4.2 综合保税区模式在中西部地区的推广 | 第56-60页 |
4.2.1 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现状 | 第56-59页 |
4.2.2 潍坊综合保税区业务模式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推广 | 第59-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