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2-16页 |
1 “布老虎丛书”文学品牌的缘起 | 第16-24页 |
1.1 “布老虎丛书”现象发生的外部环境 | 第16-19页 |
1.1.1 政策背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调节 | 第16-17页 |
1.1.2 实践背景——“二渠道”的诞生 | 第17-18页 |
1.1.3 文化背景——大众文化的勃兴 | 第18-19页 |
1.2 “布老虎丛书”与 20 世纪 90 年代“文学场”内部结构的嬗变 | 第19-24页 |
1.2.1 文学生产机制的变革 | 第20-21页 |
1.2.2 作家角色的转变 | 第21-22页 |
1.2.3 出版运作对文学的重新定位 | 第22-24页 |
2 “布老虎丛书”的畅销因素分析 | 第24-31页 |
2.1 情感与理想的主题 | 第24-27页 |
2.1.1 都市婚恋题材 | 第24-25页 |
2.1.2 女性成长与精神困惑 | 第25-26页 |
2.1.3 社会现实与时代反思 | 第26-27页 |
2.2 感官化元素的渲染 | 第27-28页 |
2.3 融雅于俗的叙事 | 第28-31页 |
3 “布老虎丛书”文学品牌的发展 | 第31-47页 |
3.1 “布老虎丛书”的发展历程 | 第31-38页 |
3.1.1 品牌成长期(1993 年—1997 年) | 第31-33页 |
3.1.2 品牌维护期(1997 年-2000 年) | 第33-36页 |
3.1.3 品牌扩张期(2001 年以后) | 第36-38页 |
3.2 “布老虎丛书”文学品牌的推广 | 第38-43页 |
3.2.1 “布老虎丛书”文学品牌的横向延伸 | 第38-42页 |
3.2.2 “布老虎丛书”文学品牌的纵向拓展 | 第42-43页 |
3.3 文学批评与大众媒体的传播 | 第43-47页 |
3.3.1 催生“文学热点” | 第44-45页 |
3.3.2 制造“布老虎”新闻事件 | 第45-47页 |
4 对于“布老虎丛书”品牌现象的思考 | 第47-54页 |
4.1 基于“布老虎丛书”的品牌分析 | 第47-51页 |
4.1.1 畅销现象与“布老虎”品牌价值 | 第47-49页 |
4.1.2 “布老虎丛书”的品牌要素 | 第49-50页 |
4.1.3 “布老虎丛书”的品牌效应 | 第50-51页 |
4.2 “布老虎丛书”品牌发展的启示 | 第51-54页 |
4.2.1 树立品牌意识,引领文学阅读时尚 | 第51-52页 |
4.2.2 遵循市场法则,激发品牌生命力 | 第52-54页 |
5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