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水下目标颜色恢复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颜色恢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2 水下光场及颜色感知理论 | 第16-29页 |
2.1 水下光场理论 | 第16-24页 |
2.1.1 辐射传递方程 | 第16-17页 |
2.1.2 水下对比度能见度 | 第17-20页 |
2.1.3 水下光学成像 | 第20-23页 |
2.1.4 水下图像对比度和信噪比 | 第23-24页 |
2.2 颜色感知理论 | 第24-29页 |
2.2.1 自然光与标准光源 | 第24-26页 |
2.2.2 视觉器官 | 第26-27页 |
2.2.3 被观测目标 | 第27-29页 |
3 图像预处理 | 第29-35页 |
3.1 图像校正 | 第29-31页 |
3.2 减背景 | 第31-32页 |
3.3 图像去噪 | 第32-35页 |
4 基于辐射传递方程的水下目标颜色恢复方法 | 第35-52页 |
4.1 基于辐射传递方程的 JAFFE–MCGLAMERY图像恢复模型 | 第35-43页 |
4.1.1 利用 Jaffe–McGlamery 模型计算水下目标的辐照度 | 第35-38页 |
4.1.2 水下目标的 RGB 图像恢复 | 第38-43页 |
4.2 光谱离散化对恢复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4.2.1 离散化与后向散射~(ε~c)B,N 贡献值的关系 | 第43-44页 |
4.2.2 离散化与水下光场光谱反射率~(ε~c)U,N 的关系 | 第44-46页 |
4.3 基于 RGB 图像的目标颜色恢复 | 第46-52页 |
4.3.1 简单 RGB 法和重构法 | 第46-48页 |
4.3.2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48-52页 |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总结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