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工伤与工伤保险的涵义 | 第9-12页 |
| (一)“工伤”的含义 | 第9-10页 |
| (二)工伤保险的含义和特点 | 第10页 |
| (三)工伤保险的原则 | 第10-12页 |
| 1.无过失补偿原则 | 第10-11页 |
| 2.个人不缴费原则 | 第11页 |
| 3.区别因工与非因工原则 | 第11-12页 |
| 二、上下班途中工伤的争议诠释 | 第12-22页 |
| (一)案例中的相关争议 | 第12-16页 |
| 1.上下班途中工伤的相关案例 | 第12-13页 |
| 2.案例中“上下班途中工伤”争议焦点 | 第13-16页 |
| (二)上下班途中工伤法律规定的变迁 | 第16-20页 |
| 1.基本排除立法阶段 | 第16-17页 |
| 2.严格认定立法阶段 | 第17页 |
| 3.扩大认定自由裁量立法阶段 | 第17-18页 |
| 4.扩展交通事故范围但限定责任立法阶段 | 第18-20页 |
| (三)上下班途中的法律诠释 | 第20-22页 |
| 1.“上下班途中”的文义解释 | 第20页 |
| 2.“上下班途中”的法意解释 | 第20页 |
| 3.“上下班途中”的比较解释 | 第20-22页 |
| 三、上下班途中工伤域外相关法律规定 | 第22-26页 |
| (一)美国法的规定 | 第22-23页 |
| (二)日本法的规定 | 第23-24页 |
| 1.工作目的 | 第23页 |
| 2.居住场所 | 第23页 |
| 3.工作场所 | 第23-24页 |
| 4.合理路线 | 第24页 |
| 5.通勤的偏离与中断 | 第24页 |
| (三)外国立法的启示 | 第24-26页 |
| 1.清晰的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 | 第24-25页 |
| 2.上下班途中受伤有较高的待遇保障 | 第25-26页 |
| 四、上下班途中工伤的认定基准 | 第26-32页 |
| (一)目的因素的认定 | 第26-27页 |
| (二)合理时间的认定 | 第27-28页 |
| (三)合理路线的认定 | 第28-29页 |
| (四)非主要责任的认定 | 第29-32页 |
| 1.事故责任未认定,但出具了交通事故证明 | 第29-30页 |
| 2.事故责任未认定,亦未出具任何证明 | 第30页 |
| 3.交通事故肇事方逃逸 | 第30页 |
| 4.单方事故 | 第30-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