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第20-38页
    2.1 环境影响评价SWOT-PEST模型分析第20-26页
        2.1.1 SWOT模型和PEST模型第20-22页
        2.1.2 政治(法律)因素(Political)第22页
        2.1.3 经济因素(Economic)第22-23页
        2.1.4 社会文化因素(Society)第23页
        2.1.5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第23-26页
    2.2 环境影响评价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第26-28页
        2.2.1 波特五力模型第26-27页
        2.2.2 现有竞争者第27页
        2.2.3 潜在竞争者第27-28页
        2.2.4 消费者力量分析第28页
        2.2.5 供应商力量分析第28页
        2.2.6 替代品分析第28页
    2.3 各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第28-38页
        2.3.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28-29页
        2.3.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29-30页
        2.3.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第30-38页
第三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第38-42页
    3.1 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第38-39页
        3.1.1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第38页
        3.1.2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第38-39页
        3.1.3 环境影响评价与相应的制度呼应不够第39页
    3.2 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健全第39-40页
        3.2.1 信息公开制度有待完善第39页
        3.2.2 公众参与积极性、有效性有待提高第39-40页
        3.2.3 公众意见的分析与采纳有待规范第40页
    3.3 环境影响评价市场有待规范第40页
        3.3.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有待拓宽第40页
        3.3.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第40页
    3.4 替代方案制度与国际交流合作第40-42页
        3.4.1 环境影响评价引入替代方案第40-41页
        3.4.2 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有待加强第41-42页
第四章 “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42-48页
    4.1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环境机遇第42-46页
        4.1.1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改革第42页
        4.1.2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42-44页
        4.1.3 环境影响评价市场规范第44-46页
    4.2 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的挑战第46-48页
        4.2.1 完善评价技术,统一审批尺度第46-47页
        4.2.2 突出评价重点,理清边界职责第47页
        4.2.3 发展战略环评,落实规划环评第47-48页
第五章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对策第48-66页
    5.1 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48-53页
        5.1.1 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第48-49页
        5.1.2 扩大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第49页
        5.1.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第49-51页
        5.1.4 引入替代方案制度第51页
        5.1.5 加强司法监督机制第51-52页
        5.1.6 与其他法律法规相照应第52-53页
    5.2 改善环境影响评价内部环境第53-59页
        5.2.1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资质管理工作第53页
        5.2.2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第53页
        5.2.3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市场第53-54页
        5.2.4 创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式方法第54-59页
    5.3 革新环境影响评价外部环境第59-66页
        5.3.1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宣传教育第59页
        5.3.2 环境影响评价与各领域协同发展第59-64页
        5.3.3 “因业制宜”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第64页
        5.3.4 打破地域限制解放环境影响评价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创新与不足第67页
        6.2.1 创新第67页
        6.2.2 不足之处第67页
    6.3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MIKE BASIN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