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POSS接枝聚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3页
    1.1 聚苯并咪唑第14-15页
    1.2 聚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第15-18页
        1.2.1 熔融缩聚法第15-16页
        1.2.2 溶液聚合法第16-17页
        1.2.3 母体法第17页
        1.2.4 亲核取代法第17-18页
    1.3 聚苯并咪唑的种类第18-20页
        1.3.1 全芳香型聚苯并咪唑第18页
        1.3.2 含芳香醚的A-B型聚苯并咪唑第18-19页
        1.3.3 含有酮基和砜基的聚苯并咪唑第19-20页
        1.3.4 双酚A型聚苯并咪唑第20页
    1.4 聚苯并咪唑的应用第20-22页
        1.4.1 纤维和纺织品领域第21页
        1.4.2 航空领域和国防领域第21-22页
        1.4.3 胶粘剂领域第22页
        1.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第22页
    1.5 聚苯并咪唑的改性第22-28页
        1.5.1 物理方法改性第23页
        1.5.2 化学方法改性第23-28页
            1.5.2.1 嵌段共聚改性第23-24页
            1.5.2.2 聚苯并咪唑主链中引入柔性基团第24页
            1.5.2.3 聚苯并咪唑主链中引入磺酸基第24-26页
            1.5.2.4 聚苯并咪唑主链中引入体积较大的侧基第26-28页
    1.6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改性聚苯并咪唑研究进展第28-31页
        1.6.1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第28页
        1.6.2 POSS改性聚合物研究第28-29页
        1.6.3 POSS改性PBI进展第29-31页
    1.7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单官能化苯基POSS的合成与表征第33-46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2.2.1 实验药品第34页
        2.2.2 仪器及测试方法第34-35页
        2.2.3 七苯基三环庚硅氧烷三硅醇钠盐(Na_3O_(12)Si_7(C_6H_5)_7)的制备第35页
        2.2.4 3-氯丙基七苯基POSS(Cl-POSS)的制备第35页
        2.2.5 3-碘丙基七苯基POSS(I-POSS)的制备第35-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2.3.1 I-POSS的合成第36页
        2.3.2 红外光谱第36-37页
        2.3.3 核磁共振第37-41页
        2.3.4 元素分析第41页
        2.3.5 X射线衍射第41-43页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3-44页
        2.3.7 热重分析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POSS接枝聚苯并咪唑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第46-68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实验部分第47-50页
        3.2.0 实验试剂及药品第47页
        3.2.1 仪器及测试方法第47-48页
        3.2.2 3,3’-二氨基联苯胺的精制第48-49页
        3.2.3 间苯二甲酸的精制第49页
        3.2.4 聚苯并咪唑(PBI)的制备第49页
        3.2.5 POSS接枝PBI聚合物(PPBI)的制备第49页
        3.2.6 PBI/POSS物理共混聚合物(PBIB)的制备第49-50页
        3.2.7 PPBI与PBIB膜的制备第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7页
        3.3.1 PPBI聚合物与PBIB聚合物的合成第50-51页
        3.3.2 红外光谱第51-52页
        3.3.3 取代度第52-53页
        3.3.4 溶解性能第53-54页
        3.3.5 特性粘数第54-56页
        3.3.6 X射线衍射第56-59页
        3.3.7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59-61页
        3.3.8 热重分析第61-63页
        3.3.9 机械性能第63-66页
        3.3.10 表面性质第66-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第79-8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叉法制备乙草胺的新工艺研究
下一篇:2(2,6)-(双)氯代鬼臼毒素磺酸肟酯类衍生物合成及杀虫活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