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桩基础型式 | 第10页 |
1.1.2 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1 常规p-y曲线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2 液化土p-y曲线折减法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模态分析时p-y曲线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3.1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海上风力发电结构模型建立的相关理论介绍 | 第16-34页 |
2.1 波浪荷载 | 第16-23页 |
2.1.1 莫里森方程 | 第16-17页 |
2.1.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 第17-18页 |
2.1.3 斯托克斯五阶波理论 | 第18-22页 |
2.1.4 水动力系数 | 第22-23页 |
2.2 海流荷载 | 第23-24页 |
2.3 桩-土相互作用理论 | 第24-26页 |
2.3.1 水平承载桩的挠曲方程 | 第24-25页 |
2.3.2 地基反力计算 | 第25-26页 |
2.4 p-y曲线法详述 | 第26-29页 |
2.4.1 软粘土中的p-y曲线 | 第26-27页 |
2.4.2 砂土中的p-y曲线 | 第27-29页 |
2.4.3 硬粘土中的p-y曲线 | 第29页 |
2.5 常见的波浪频谱 | 第29-31页 |
2.6 谱分析 | 第31-32页 |
2.7 海上风力发电结构基础主要型式 | 第32-3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单桩基础海上风力发电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4-41页 |
3.1 海洋结构物分析常用的ANSYS单元类型介绍 | 第34-38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3.2.1 土壤和环境荷载资料 | 第38-39页 |
3.2.2 单桩基础海上风力发电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模态分析时p-y曲线y_1值时域修正法 | 第41-49页 |
4.1 模态分析时p-y曲线y_1值时域修正法介绍 | 第41-43页 |
4.2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及p-y曲线 | 第43-44页 |
4.3 单桩基础海上风力发电结构的模态分析和瞬态分析 | 第44-48页 |
4.3.1 y_1取趋近于原点值时的动力分析 | 第44-47页 |
4.3.2 y_1取桩节点水平位移响应的均方根值时的动力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模态分析时p-y曲线y_1值频域修正法 | 第49-61页 |
5.1 模态分析时p-y曲线y_1,值频域修正法介绍 | 第49-50页 |
5.2 波浪力谱 | 第50-53页 |
5.2.1 随机波浪功率谱—会战谱 | 第50页 |
5.2.2 高度z处的水平波浪力谱 | 第50-53页 |
5.3 单桩基础海上风力发电结构的模态分析和谱分析 | 第53-59页 |
5.3.1 谱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 第53-54页 |
5.3.2 谱分析的迭代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5.3.3 模态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基于可液化土-桩相互作用的海上风力发电结构模态分析 | 第61-71页 |
6.1 考虑液化的海上风力发电结构模态分析方法介绍 | 第61页 |
6.2 C_u折减的p-y曲线 | 第61-62页 |
6.2.1 折减系数C_u与孔压比r_u的关系 | 第61-62页 |
6.2.2 孔压比r_u随深度z的变化关系 | 第62页 |
6.3 算例分析 | 第62-64页 |
6.3.1 基本资料 | 第62-63页 |
6.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6.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6.4.1 模态分析时常规的p-y曲线y_1值时域修正法 | 第64-65页 |
6.4.2 模态分析时C_u折减的p-y曲线y_1值时域修正法 | 第65-68页 |
6.4.2.1 C_u折减的p-y曲线 | 第65-66页 |
6.4.2.2 模态分析时C_u折减的p-y曲线y_1值时域修正法的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6.4.3 考虑液化和不考虑液化的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 第68-6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结论 | 第71-72页 |
7.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