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因推理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第一章 溯因推理的性质及理论背景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溯因推理的性质 | 第12-14页 |
一、或然性 | 第12-13页 |
二、逆向性 | 第13页 |
三、非单调性 | 第13-14页 |
四、创新性 | 第14页 |
第二节 溯因推理思想的理论背景 | 第14-20页 |
一、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法 | 第14-15页 |
二、亚里士多德的逆推 | 第15-16页 |
三、休谟的因果关系 | 第16-17页 |
四、康德的溯因思想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皮尔士的溯因推理 | 第20-28页 |
第一节 皮尔士溯因推理的基本内容 | 第20-24页 |
一、皮尔士对溯因推理的理解 | 第20-22页 |
二、皮尔士溯因推理的模型 | 第22-23页 |
三、皮尔士对推理的三种分类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对皮尔士溯因推理的疑惑 | 第24-28页 |
一、溯因推理是推理还是本能 | 第24-26页 |
二、溯因推理既是推理也是本能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汉森的溯因推理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汉森对溯因推理的基本内容 | 第28-31页 |
一、汉森对溯因推理的描述 | 第28-29页 |
二、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对汉森溯因推理的批评与回应 | 第31-36页 |
一、汉森溯因推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二、对汉森溯因推理的批评 | 第33页 |
三、对汉森溯因推理批评的回应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溯因推理的分支—利普顿的最佳说明推理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最佳说明推理的主要观点 | 第36-38页 |
一、对最佳说明推理的理解 | 第36-37页 |
二、最佳说明推理同溯因推理的关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最佳说明推理与溯因推理的比较 | 第38-42页 |
一、溯因推理与最佳说明推理在逻辑方法上的比较 | 第38-40页 |
二、对最佳说明推理和溯因推理的评价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玛格纳尼的溯因推理 | 第42-51页 |
第一节 玛格纳尼诊断推理的认识论模型 | 第43-47页 |
一、玛格纳尼对诊断推理认知论模型的界定 | 第43-46页 |
二、玛格纳尼诊断推理认识论模型的缺陷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玛格纳尼溯因推理的认识论含义 | 第47-51页 |
一、玛格纳尼溯因推理的两个认识论含义 | 第47-49页 |
二、玛格纳尼溯因推理的最优认识论含义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