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选题的依据 | 第8页 |
2、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3、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一章 关于水墨语言形式的探索 | 第10-13页 |
1.1 传统水墨画的语言形式 | 第10-11页 |
1.2 当代水墨的语言形式 | 第11-12页 |
1.3 传统水墨画与当代水墨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调和中西” | 第13-18页 |
2.1 中国画三个变革的高潮 | 第13-15页 |
2.1.1 第一次变革高潮——20世纪20、30年代 | 第13页 |
2.1.2 第二次变革高潮——20世纪50、60年代 | 第13-14页 |
2.1.3 第二次变革高潮——20世纪80年代 | 第14-15页 |
2.2 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 第15-16页 |
2.3 当代水墨的产生 | 第16页 |
2.4 当代水墨思考方向 | 第16-18页 |
2.4.1 水墨精神 | 第16-17页 |
2.4.2 水墨创作呈现的趋势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创作之过程 | 第18-38页 |
3.1初期探索 | 第18-22页 |
3.1.1 绘画素材采集思考 | 第18-19页 |
3.1.2 初期绘画选材的探索 | 第19-22页 |
3.2 初步探索个人水墨语言 | 第22-33页 |
3.2.1 找到一种语言诉说 | 第22-25页 |
3.2.2 没骨法和撞色法在我绘画中运用 | 第25-27页 |
3.2.3 关于造型和构图的尝试 | 第27-29页 |
3.2.4 关于材料和色调的尝试 | 第29-31页 |
3.2.5 关于拼接组合的尝试 | 第31-33页 |
3.3 正在深入研究的方向 | 第33-38页 |
3.3.1 传承与开拓 | 第33-36页 |
3.3.2 中国水墨画教育制度的思考 | 第36页 |
3.3.3 如何能让自己保持对艺术现代的敏锐和灵感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展览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