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境界”理论 | 第13-22页 |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 第13-18页 |
一 艺术的本质 | 第13-15页 |
二 雕塑的本质 | 第15-16页 |
三 雕塑语境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境界”理论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王国维“境界”理论的演变与雕塑语境的联系 | 第22-36页 |
第一节 王国维“境界”理论的演变 | 第22-29页 |
一 王国维“境界”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继承 | 第23-25页 |
二 王国维“境界”理论对西方哲学、美学理念的吸收 | 第25-28页 |
三 王国维“境界”理论创造性发展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王国维“境界”理论的演变与雕塑语境的联系 | 第29-36页 |
一 王国维“境界”理论中东、西方哲学、美学对中国雕塑语境的影响 | 第29-33页 |
二 王国维“境界”理论中所吸收的西方哲学、美学对西方雕塑语境的影响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采桑子》为例分析空间语境的塑造手法 | 第36-41页 |
第一节 上阕词的空间语境塑造手法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下阙词的空间语境塑造手法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对雕塑语境的启发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境界”理论空间处理手法在雕塑语境中的借鉴 | 第41-44页 |
第一节“境界”理论空间处理手法在雕塑语境中的借鉴 | 第41-42页 |
第二节“境界”理论的局限性与雕塑语境的无限性的关系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