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户籍管理论文

上海市普陀区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第12-13页
        (三)研究意义第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三)解决的问题第17页
        (四)本文的创新点第17-18页
第一章 流动人口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流动人口的界定第18页
    二、流动人口理论第18-20页
        (一)列文斯坦的“人口移迁规律”第18-19页
        (二)博格的“推力-拉力”理论第19页
        (三)库兹涅茨的人口迁移理论第19页
        (四)E.S.李的人口流动原因解释第19页
        (五)经济学角度下的流动人口理论第19-20页
    三、社会管理理论第20-21页
第二章 上海市普陀区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第21-30页
    一、普陀区人口现状第21-25页
        (一)普陀区区内人口概况第21-22页
        (二)普陀区区内流动人口现状第22-25页
    二、新形势下普陀区流动人口管理构架与原则第25-27页
        (一)管理组织结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第26页
        (二)管理原则:“属地化管理”第26-27页
    三、普陀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形式第27-28页
        (一)“流入流出双服务,社会管理全覆盖”第27页
        (二)“政府协调、部门参与、街道负责、社区落实”的联动形式第27-28页
    四、“普陀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一)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第28页
        (二)开发新系统,人口信息采集的全覆盖第28页
        (三)全面实施居住证与诚信系统结合的制度第28-29页
        (四)实现服务型管理第29页
        (五)引入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第29-30页
第三章“普陀管理模式”效应分析第30-37页
    一、“普陀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第30-34页
        (一)社会管理理论的应用第30-31页
        (二)博格“推力-拉力理论”的实践第31-32页
        (三)马斯诺需求理论的应用实践第32-33页
        (四)新公共服务管理理念的实践第33-34页
    二、“普陀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第34-35页
    三、“普陀管理模式”对上海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实经验第35-37页
        (一)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区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第35页
        (二)营造社会家庭氛围,充分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第35-36页
        (三)管理主体多元化第36-37页
第四章 优化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第37-42页
    一、优化流动人口的制度建设第37-38页
        (一)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法规体系第37页
        (二)逐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第37-38页
    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监督体系第38-39页
        (一)建立流动人口的专管部门第38页
        (二)提高政府部门流动人口政策执行力第38页
        (三)塑造良好的流动人口监管环境第38-39页
    三、改进城市治理结构,深化社会管理工作第39-41页
        (一)加强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第39页
        (二)加强流动人口多元化管理第39-40页
        (三)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第40页
        (四)加强流动人口中的党建工作第40-41页
    四、创新管理方法、优化产业布局第41-42页
        (一)引入居住证管理办法第41页
        (二)提升流动人口信息化采集、管理水平第41页
        (三)统一城乡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第41-42页
结束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