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0-1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2.3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2.4 材料和设备 | 第10-11页 |
2.5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5.1 研究步骤 | 第11页 |
2.5.2 石膏模型资料的获取方法 | 第11页 |
2.5.3 临床资料的获取方法 | 第11-12页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12-13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3-20页 |
3.1 标记者间的一致性检验及标记者自身重复性检验 | 第13页 |
3.2 不同牙位间牙冠和牙龈形态指标的差异 | 第13-14页 |
3.3 不同性别间牙冠和牙龈形态指标的差异 | 第14页 |
3.4 冠龈形态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14-17页 |
3.4.1 牙龈厚度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5页 |
3.4.2 角化龈宽度、牙龈乳头高度和牙冠宽长之比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5-17页 |
3.5 聚类分析 | 第17-2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0-29页 |
4.1 牙周表型 | 第20-22页 |
4.1.1 牙周表型的概念 | 第20页 |
4.1.2 牙龈厚度的测量方法和位点 | 第20-21页 |
4.1.3 牙周表型的临床应用 | 第21-22页 |
4.2 牙周表型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4.2.1 年龄对牙周表型的影响 | 第22-23页 |
4.2.2 性别对牙周表型的影响 | 第23页 |
4.2.3 吸烟对牙周表型的影响 | 第23页 |
4.2.4 牙位对牙周表型的影响 | 第23-24页 |
4.3 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4.4 牙周表型的分类 | 第25-29页 |
4.4.1 聚类分析的概念 | 第25页 |
4.4.2 聚类分析对牙周表型的归类 | 第25-28页 |
4.4.3 对牙周表型归类的临床意义 | 第28-2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9-30页 |
5.1 结论 | 第29页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4-35页 |
综述 | 第35-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