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农家乐及其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1.2.1 农家乐的概念 | 第15-16页 |
1.2.2 与农家旅游相关的概念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2.2 消费心理学 | 第23页 |
2.3 ASEB栅格分析法 | 第23-26页 |
2.3.1 ASEB栅格分析法的现状 | 第23-24页 |
2.3.2 ASEB栅格分析法的内容 | 第24-26页 |
3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简介 | 第26-33页 |
3.1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3.1.1 萌芽起步阶段 | 第26-27页 |
3.1.2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7页 |
3.1.3 规范提高阶段 | 第27-28页 |
3.2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形态 | 第28页 |
3.2.1 餐饮型 | 第28页 |
3.2.2 景区型 | 第28页 |
3.2.3 休闲体验型 | 第28页 |
3.3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途径 | 第28-29页 |
3.3.1 农民自发型 | 第28-29页 |
3.3.2 政府主导型 | 第29页 |
3.3.3 自主服务型 | 第29页 |
3.4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3.4.1 家庭和家族投入型 | 第29页 |
3.4.2 大户支助型 | 第29-30页 |
3.4.3 工商资本注入型 | 第30页 |
3.5 瑞安市农家乐的特点 | 第30-33页 |
3.5.1 乡土味道浓厚 | 第30页 |
3.5.2 服务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 | 第30-31页 |
3.5.3 消费水平不高 | 第31页 |
3.5.4 游客参与程度高 | 第31页 |
3.5.5 经济效益明显 | 第31-33页 |
4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ASEB栅格综合分析 | 第33-45页 |
4.1 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33页 |
4.2 调查统计分析 | 第33-39页 |
4.2.1 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33-36页 |
4.2.2 体验前的期望度与体验后的满意度分析 | 第36-39页 |
4.3 ASEB栅格要素的体验需求具体分析 | 第39-44页 |
4.3.1 优势 | 第39-40页 |
4.3.2 劣势 | 第40-41页 |
4.3.3 机遇 | 第41-42页 |
4.3.4 威胁 | 第42-44页 |
4.4 ASEB栅格分析总体结论 | 第44-45页 |
5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5-49页 |
5.1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5.1.1 农家乐旅游项目规划性不强 | 第45页 |
5.1.2 宣传营销手段匮乏,信息化程度低 | 第45-46页 |
5.1.3 缺乏专业科学的管理机制 | 第46页 |
5.1.4 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规模较小,接待能力欠缺 | 第46页 |
5.2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5.2.1 政府规范化管理不到位丧失竞争优势 | 第46-47页 |
5.2.2 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不利于对外宣传 | 第47页 |
5.2.3 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缺口大 | 第47-48页 |
5.2.4 培训不足导致服务质量差 | 第48-49页 |
6 瑞安市农家乐发展策略 | 第49-54页 |
6.1 产品开发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旅游经营层次 | 第49页 |
6.1.1 开发乡村文化活动,实现多样化旅游 | 第49页 |
6.1.2 打破季节性限制,彰显农家乐的特色 | 第49页 |
6.2 完善产品谱系,丰富产品类型 | 第49-50页 |
6.2.1 注重旅游者体验,适应多样化需求 | 第49-50页 |
6.2.2 规范服务管理,完善农家乐管理模式 | 第50页 |
6.3 宣传推广方式多元化,提高知名度 | 第50-51页 |
6.3.1 多渠道营销宣传,开拓旅游市场 | 第50-51页 |
6.3.2 科学规划布局,打响知名度 | 第51页 |
6.4 增加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 第51-52页 |
6.4.1 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 第51-52页 |
6.4.2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提升从业主体的服务质量 | 第52页 |
6.5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农家乐经营者间的合作 | 第52-54页 |
6.5.1 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引领农家乐旅游发展 | 第52-53页 |
6.5.2 健全产业中介组织,完善农家乐市场格局 | 第53-54页 |
7 结论 | 第54-56页 |
7.1 总结 | 第54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