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Ⅰ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铜副族(IB族金属元素)论文--金Au论文

基于发光探针的功能化金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2页
    1.1 引言第8页
    1.2 纳米粒子第8-16页
        1.2.1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第8-9页
        1.2.2 金纳米粒子发光淬灭效应原理第9-11页
        1.2.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11-13页
        1.2.4 金纳米粒子的应用第13-16页
    1.3 金属钌配合物第16-19页
        1.3.1 金属钌配合物的发光原理第16页
        1.3.2 金属钌配合物的应用第16-19页
            1.3.2.1 金属钌配合物在光化学和光物理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1.3.2.2 金属钌配合物在生物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第18-19页
    1.4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第19-20页
        1.4.1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简介第19页
        1.4.2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检测方法第19-20页
    1.5 谷胱甘肽第20-21页
        1.5.1 谷胱甘肽的简介第20页
        1.5.2 谷胱甘肽的检测方法第20-21页
    1.6 论文研究工作第21-22页
第二章 功能化金纳米探针对DNaseⅠ的传感第22-55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9页
        2.2.1 实验仪器第23页
        2.2.2 实验试剂第23页
        2.2.3 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第23-25页
            2.2.3.1 配合物的合成路线第23-24页
            2.2.3.2 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第24-25页
        2.2.4 金纳米的合成和修饰第25-28页
            2.2.4.1 金纳米(14 nm)的制备第25页
            2.2.4.2 联吡啶钌和香豆素修饰金纳米第25-28页
        2.2.5 纳米粒子的性质表征第28页
            2.2.5.1 金纳米(14 nm)和DNA修饰的金纳米的外貌表征(TEM)第28页
            2.2.5.2 功能化金纳米的拉曼光谱分析第28页
            2.2.5.3 功能化金纳米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28页
            2.2.5.4 功能化金纳米的发光光谱分析第28页
        2.2.6 功能化金纳米检测DNase Ⅰ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53页
        2.3.1 功能化金纳米检测DNase Ⅰ的表征第29-38页
            2.3.1.1 金纳米粒子和DNA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形貌表征第29-30页
            2.3.1.2 功能化金纳米的拉曼光谱分析第30-32页
            2.3.1.3 功能化金纳米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32-35页
            2.3.1.4 功能化金纳米的发光光谱分析第35-38页
        2.3.2 功能化金纳米检测DNase Ⅰ第38-53页
            2.3.2.1 金纳米对联吡啶钌的猝灭第38-39页
            2.3.2.2 金纳米对香豆素的猝灭第39-40页
            2.3.2.3 Ru(bpy)_3Cl_2-DNA1@AuNPs检测DNaseⅠ第40-43页
            2.3.2.4 Ru(bpy)_3Cl_2-DNA2@AuNPs检测DNase Ⅰ第43-45页
            2.3.2.5 CM343-DNA1@AuNPs检测DNase Ⅰ第45-48页
            2.3.2.6 CM343-DNA2@AuNPs检测DNase Ⅰ第48-51页
            2.3.2.7 两种Ru(bpy)_3Cl_2-DNA@AuNPs探针的选择性实验第51-52页
            2.3.2.8 两种CM343-DNA@AuNPs探针的选择性实验第52-53页
            2.3.2.9 四种功能化金纳米探针检测DNase Ⅰ的方法的比较第53页
    2.4 结论第53-55页
第三章 基于发光物质-金纳米比色法和发光法对谷胱甘肽的检测第55-69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3.2.1 实验仪器第56页
        3.2.2 实验试剂第56页
        3.2.3 配合物的合成第56页
        3.2.4 金纳米(4 nm)的制备第56-57页
        3.2.5 金纳米(4 nm)的外貌表征(TEM)第57页
        3.2.6 钌配合物的光学性质表征第57页
        3.2.7 钌配合物比色发光法和香豆素发光法检测谷胱甘肽第57-5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8-68页
        3.3.1 金纳米粒子的形貌表征(TEM)第58-59页
        3.3.2 钌配合物的光学性质分析第59-60页
            3.3.2.1 Ru(bpy)_3Cl_2-COOH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59页
            3.3.2.2 Ru(bpy)_3Cl_2-COOH的发光光谱分析第59-60页
        3.3.3 钌配合物发光比色法和香豆素发光法检测谷胱甘肽第60-66页
        3.3.4 选择性和干扰性实验第66-67页
        3.3.5 发光物质-金纳米粒子比色法和发光法测定GSH的比较第67-68页
    3.4 结论第68-69页
总结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削振动分析与控制
下一篇:基于“巯—烯”点击反应的功能化纳米材料制备及翻译后修饰蛋白富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