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内涵及特点 | 第19页 |
2.1.2 理工类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内涵、特点及构成 | 第19-22页 |
2.2 相关理论阐述 | 第22-23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页 |
2.2.2 能力开发理论 | 第22-23页 |
2.3 逐步回归分析模型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理工类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 | 第24-34页 |
3.1 科研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形成 | 第24-26页 |
3.1.1 文献研究 | 第24-25页 |
3.1.2 访谈调查 | 第25页 |
3.1.3 因素提出 | 第25-26页 |
3.2 科研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解读 | 第26-31页 |
3.2.1 个体 | 第26-27页 |
3.2.2 导师 | 第27-28页 |
3.2.3 同辈影响 | 第28页 |
3.2.4 课程教学 | 第28-29页 |
3.2.5 科研课题项目 | 第29页 |
3.2.6 学术论文撰写 | 第29-30页 |
3.2.7 学术活动 | 第30页 |
3.2.8 科研硬件设施 | 第30-31页 |
3.2.9 毕业遴选制度 | 第31页 |
3.3 科研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假设提出和理论模型构建 | 第31-33页 |
3.3.1 假设提出 | 第31-32页 |
3.3.2 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理工类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数据整理 | 第34-44页 |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34-36页 |
4.1.1 量表设计 | 第34页 |
4.1.2 变量度量 | 第34-35页 |
4.1.3 问卷发放和回收 | 第35-36页 |
4.2 数据检验 | 第36-39页 |
4.2.1 信度分析 | 第36-37页 |
4.2.2 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4.3 科研能力培养基本情况描述 | 第39-43页 |
4.3.1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 第39-40页 |
4.3.2 量表题项权重计算 | 第40-42页 |
4.3.3 科研能力培养状况描述 | 第42页 |
4.3.4 科研能力培养各影响因素描述 | 第42-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44-53页 |
5.1 各影响因素和科研能力间关系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4-47页 |
5.1.1 科研创新能力 | 第44-45页 |
5.1.2 动手操作能力 | 第45页 |
5.1.3 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 第45-46页 |
5.1.4 逻辑推理能力 | 第46页 |
5.1.5 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 | 第46-47页 |
5.1.6 语言表达能力 | 第47页 |
5.2 影响因素假设验证 | 第47-48页 |
5.3 影响因素模型修正 | 第48-49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5.4.1 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5.4.2 动手操作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页 |
5.4.3 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5.4.4 逻辑推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页 |
5.4.5 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5.4.6 语言表达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页 |
5.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完善黑龙江省理工类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 | 第53-59页 |
6.1 注重研究生选拔和科研兴趣的培养 | 第53页 |
6.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 第53-54页 |
6.3 促进同辈群体间沟通和交流 | 第54-55页 |
6.4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 第55-56页 |
6.5 提高科研课题项目参与度 | 第56页 |
6.6 强化论文指导和评审 | 第56-57页 |
6.7 完善科研硬件设施 | 第57页 |
6.8 实施毕业遴选制度 | 第57-58页 |
6.9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