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重构及演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基于情景的应急管理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突发事件情景重构与演化研究第12-13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模型概述第16-20页
    2.1 共性知识元模型第16页
    2.2 耗散结构相关理论第16-18页
        2.2.1 熵概念第16-17页
        2.2.2 耗散结构理论第17页
        2.2.3 布鲁塞尔器模型第17-18页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第18-20页
        2.3.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第18页
        2.3.2 系统动力学模型概述第18-19页
        2.3.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第19-20页
第3章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重构第20-27页
    3.1 突发事件情景构成要素分析第20-22页
        3.1.1 突发事件情景的定义及特征分析第20页
        3.1.2 应急措施加入情景构成要素的必要性分析第20-21页
        3.1.3 情景的其他构成要素分析第21-22页
    3.2 情景要素表示方法及分层递阶结构第22-25页
    3.3 情景要素层次间关联与转化关系第25-27页
        3.3.1 不同层次间关系第25页
        3.3.2 不同情景单元间转化规则第25-27页
第4章 突发事件情景演化分析第27-34页
    4.1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演化的宏观机理分析第27-29页
        4.1.1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演化与耗散结构符合性分析第27-28页
        4.1.2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演化中熵的定义第28页
        4.1.3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演化的耗散结构分析第28-29页
    4.2 突发事件情景演化的耗散结构判断模型构建第29-32页
        4.2.1 经典布鲁塞尔器模型转义第29-30页
        4.2.2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演化的正负熵指标体系第30-32页
    4.3 耗散结构判断模型计算第32-34页
第5章 考虑应急措施干扰的情景演化SD模型第34-45页
    5.1 考虑应急措施干扰的情景演化SD模型分析第34-35页
        5.1.1 系统动力学在突发事件情景演化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第34页
        5.1.2 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加入情景演化研究的必要性分析第34-35页
    5.2 考虑主体应急措施干扰的情景演化SD模型构建思路第35页
    5.3 情景重构模型与系统动力学模型间变量转化关系第35-37页
    5.4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步骤第37页
    5.5 考虑应急措施干扰的情景演化SD模型构建第37-45页
        5.5.1 实例事件概述第37页
        5.5.2 应急措施干扰的事件情景演化路径分析第37-39页
        5.5.3 应急措施干扰的事件情景演化系统边界的确定第39页
        5.5.4 应急措施干扰的事件情景演化系统因果关系图第39-41页
        5.5.5 应急措施干扰的事件情景演化模型变量与流图说明第41-44页
        5.5.6 应急措施干扰的事件情景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方程建立第44-45页
第6章 实例分析第45-58页
    6.1 事件典型情景重构第45-49页
        6.1.1 事件情景描述第45-46页
        6.1.2 情景重构结果第46-49页
    6.2 实例事件情景演化耗散结构分析第49-52页
        6.2.1 正负熵值数据第49-51页
        6.2.2 耗散结构判断第51-52页
    6.3 事件情景演化SD模型仿真试验第52-56页
        6.3.1 仿真参数设置第52页
        6.3.2 不同措施干扰下突发事件情景演化结果分析第52-56页
    6.4 应急措施建议第56-58页
第7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丙烷丙烯分离的离子液体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电刷用富芳烃油基沥青树脂的制备与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