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导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网络反腐的意义和作用角度 | 第14页 |
1.2.2 网络反腐机制构建的角度 | 第14-15页 |
1.2.3 政治学的角度 | 第15页 |
1.2.4 议程设置模式角度 | 第15-16页 |
1.2.5 从传播学的角度 | 第16页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1.3.1 互联网 | 第16页 |
1.3.2 反腐败 | 第16-17页 |
1.3.3 网络社会 | 第17页 |
1.3.4 微博及社交网络 | 第17-18页 |
1.4 理论工具与分析框架 | 第18-26页 |
1.4.1 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1.4.3 分析框架 | 第24-25页 |
1.4.4 研究方法——多案例比较研究 | 第25-26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6页 |
2 中国微博反腐发生的背景 | 第26-30页 |
2.1 技术背景—当代社交网络的兴起 | 第26-28页 |
2.1.1 Web2.0时代—web前端技术与后端技术的发展 | 第27-28页 |
2.1.2 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的速度不断提升 | 第28页 |
2.1.3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 第28页 |
2.2 中国独有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 | 第28-29页 |
2.3 制度背景 | 第29-30页 |
3 相关典型案例分析 | 第30-40页 |
3.0 微博反腐案例汇总分析 | 第30-32页 |
3.1 公众沟通能力强与政府沟通意愿强的典型案例 | 第32-34页 |
3.2 公众沟通能力强与政府沟通意愿弱的典型案例 | 第34-36页 |
3.3 公众沟通能力弱与政府沟通意愿强的典型案例 | 第36-38页 |
3.4 公众沟通能力弱与政府沟通能力弱的典型案例 | 第38-40页 |
4 案例的讨论与启示 | 第40-42页 |
4.1 微博舆论监督模式是对传统监督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 第40页 |
4.2 真实有效、逻辑清晰、证据充分的理性表达促进反腐效果的达成 | 第40-41页 |
4.3 政府的回应能力是影响反腐行为的重要因素 | 第41-42页 |
5 结语 | 第42-48页 |
5.1 建议 | 第42-46页 |
5.1.1 政府应增强主动沟通意识,积极回应公民诉求 | 第42-43页 |
5.1.2 加强政务微博建设 | 第43-45页 |
5.1.3 政府应引导公民政治参与,培育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 第45-46页 |
5.1.4 政府需完善微博反腐相关制度保障 | 第46页 |
5.2 基本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