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11-30页 |
| 1.1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 | 第12-13页 |
| 1.2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1.3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诊断标准 | 第14页 |
| 1.4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皮肤卫生护理 | 第14-15页 |
| 1.4.1 清洗受照射皮肤 | 第14-15页 |
| 1.4.2 使用止汗剂 | 第15页 |
| 1.5 外用药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 | 第15-19页 |
| 1.5.1 皮质类固醇软膏 | 第15页 |
| 1.5.2 三乙醇胺乳膏 | 第15-16页 |
| 1.5.3 硫糖铝及其衍生物 | 第16-17页 |
| 1.5.4 透明质酸 | 第17页 |
| 1.5.5 生长因子 | 第17-18页 |
| 1.5.6 伤口敷料 | 第18页 |
| 1.5.7 其他外用药物 | 第18-19页 |
| 1.6 全身性药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 | 第19-20页 |
| 1.6.1 口服酶类 | 第19页 |
| 1.6.2 口服锌 | 第19-20页 |
| 1.6.3 阿米福汀 | 第20页 |
| 1.7 激光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 | 第20页 |
| 1.8 干细胞移植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 | 第20-21页 |
| 1.9 小结与展望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30页 |
| 第2章 引言 | 第30-32页 |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 3.1 研究资料 | 第32页 |
| 3.2 ~(90)Sr-~(90)Y敷贴方法 | 第32页 |
| 3.3 外用药物使用方法 | 第32-33页 |
| 3.4 复查及随访 | 第33页 |
| 3.5 观察指标 | 第33页 |
| 3.5.1 血管瘤疗效 | 第33页 |
| 3.5.2 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 | 第33页 |
| 3.5.3 急性放射性皮炎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 | 第33页 |
| 3.6 统计学处理 | 第33-34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34-37页 |
| 4.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基本资料 | 第34页 |
| 4.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管瘤治疗疗效 | 第34-35页 |
| 4.3 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 | 第35-36页 |
| 4.4 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 | 第36-37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7-4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图 | 第43-45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