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公路论文--汽车论文

汽车报废回收阶段生态评价及其软件开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20页
        1.3.1 在生态评价方面第15-16页
        1.3.2 在汽车产品的生态评价方面第16-18页
        1.3.3 在汽车报废回收阶段的生态评价方面第18-20页
    1.4 国内外汽车报废回收现状及其对比第20-24页
        1.4.1 国外汽车报废回收现状第20-22页
        1.4.2 国内汽车报废回收现状第22-23页
        1.4.3 国内外现状对比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页
        1.5.2 技术路线第24-26页
    1.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2章 汽车报废回收阶段生态评价建模及分析第27-42页
    2.1 报废回收处理流程第27-29页
    2.2 评价模型第29-38页
        2.2.1 拆解过程评价模型第29-30页
        2.2.2 逆向物流过程评价模型第30-32页
        2.2.3 再使用过程评价模型第32-33页
        2.2.4 再制造过程评价模型第33-34页
        2.2.5 再利用过程评价模型第34-36页
        2.2.6 焚烧填埋过程评价模型第36-38页
    2.3 评价影响分析第38-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汽车报废回收阶段生态评价软件开发第42-57页
    3.1 需求分析第42-43页
    3.2 概要设计第43页
    3.3 系统设计第43-54页
        3.3.1 开发工具第43-45页
        3.3.2 基础数据库第45-48页
        3.3.3 人机交互界面第48-51页
        3.3.4 后台计算引擎第51-52页
        3.3.5 软件系统实现第52-54页
    3.4 系统测试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汽车报废回收阶段评价案例分析第57-72页
    4.1 研究对象选取第57-58页
    4.2 清单数据采集第58-60页
    4.3 评价结果第60-64页
    4.4 改进建议第64-65页
    4.5 与德国GABI软件的对比第65-71页
        4.5.1 用德国GaBi软件建模第65-67页
        4.5.2 两款软件计算结果分析第67-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清单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Al-Ce纳米催化剂对模拟燃煤烟气同时脱硝脱汞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管对残留有滴滴涕(DDT)和六六六(HCH)的洞庭湖底泥的原位修复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