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17页 |
1.4.2 样本的抽查与选定 | 第17-18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河北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调查 | 第19-25页 |
2.1 银监会批准挂牌成立——晋州市周家庄农村资金互助社 | 第19-21页 |
2.1.1 基本沿革 | 第19页 |
2.1.2 业务范围 | 第19-20页 |
2.1.3 股权结构 | 第20页 |
2.1.4 经营情况 | 第20-21页 |
2.2 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唐山遵化市惠民农资专业合作社 | 第21-23页 |
2.2.1 基本沿革 | 第21-22页 |
2.2.2 业务范围 | 第22页 |
2.2.3 经营情况 | 第22-23页 |
2.3 国务院扶贫办倡导下组织发起——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 | 第23-25页 |
2.3.1 基本沿革 | 第23页 |
2.3.2 业务范围 | 第23页 |
2.3.3 经营情况 | 第23-25页 |
3 河北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模式的调查分析 | 第25-32页 |
3.1 河北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三种模式共性特征 | 第25-28页 |
3.1.1 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较低 | 第25-26页 |
3.1.2 金融资源的合作化 | 第26-27页 |
3.1.3 组织内部治理制度的粗线条化 | 第27页 |
3.1.4 经营风险大 | 第27-28页 |
3.2 河北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三种模式差异性 | 第28-32页 |
3.2.1 监管部门的差异性 | 第28-29页 |
3.2.2 资金来源的差异性 | 第29-30页 |
3.2.3 经营管理规范化程度的差异 | 第30-31页 |
3.2.4 业务服务的差异性 | 第31-32页 |
4 河北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32-36页 |
4.1 内部治理中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未能形成 | 第32-33页 |
4.2 外部监管主体的责任缺失 | 第33页 |
4.3 内部治理机制运行的异化 | 第33-34页 |
4.4 人力资源战略空白化 | 第34-36页 |
5 河北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6-40页 |
5.1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第36-37页 |
5.1.1 实行岗位分离,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 第36页 |
5.1.2 建立严密的相互关系网,规避风险 | 第36页 |
5.1.3 借助第三方商业服务平台,加强社会征信体制建立 | 第36页 |
5.1.4 实施差异化的贷款利率政策,合理分散风险 | 第36-37页 |
5.2 创新外部监管制度环境 | 第37-38页 |
5.2.1 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37页 |
5.2.2 建立整体监管体系 | 第37页 |
5.2.3 鼓励和引导各地区以县区为单位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协会”行业自律组织 | 第37-38页 |
5.3 革新组织内部治理机制 | 第38页 |
5.3.1 建立“流程制度化”的管理渠道 | 第38页 |
5.3.2 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 第38页 |
5.4 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 第38-40页 |
5.4.1 制定面向未来、富于竞争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 第38-39页 |
5.4.2 以在职培训为主要途径提升互助组织内管理人员素质 | 第39-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