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树木学论文--树木生态学论文

乔木树种叶片碳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9-35页
    第一节 水分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21页
    第二节 水分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第21-23页
    第三节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3-26页
    第四节 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第26-28页
    第五节 Kok效应第28-31页
    第六节 叶片碳平衡(A/R)第31-35页
第三章 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第35-39页
    第一节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第35页
    第二节 尖叶扁柏(Chamaecyparis thyoides)第35-36页
    第三节 白松(Pinus strobus)第36页
    第四节 脂松(Pinus resinosa)第36-37页
    第五节 铁杉(Tsuga canadensis)第37页
    第六节 刚松(Pinus rigida)第37-39页
第四章 胡杨异形叶叶片尺度碳平衡调控机制第39-49页
    第一节 引言第39-40页
    第二节 材料及方法第40-42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40页
        1.2 研究方法第40-41页
        1.3 数据处理第41-42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3.1 叶片结构性状第42-43页
        3.2 光合生理第43-44页
        3.3 呼吸生理第44页
        3.4 叶片水平碳平衡第44-45页
    第四节 讨论第45-49页
        4.1 光合生理特性第45-46页
        4.2 呼吸生理第46-47页
        4.3 叶片碳平衡第47-49页
第五章 胡杨光合生理对地下水埋深的适应机制第49-59页
    第一节 引言第49-50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2.1 研究区概括第50页
        2.2 研究方法第50-51页
        2.3 数据处理第51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51-56页
        3.1 不同样地地下水埋深动态第51-52页
        3.2 不同样地叶片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差异第52-54页
        3.3 不同样地间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第54-56页
    第四节 讨论第56-59页
        4.1 地下水埋深对叶片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6-57页
        4.2 叶片光合生理对地下水埋深的适应第57-59页
第六章 胡杨叶片呼吸作用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第59-71页
    第一节 引言第59-60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60页
        2.2 研究方法第60-61页
        2.3 数据处理第61-62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62-68页
        3.1 不同样地叶片形态和生理指标差异第62-63页
        3.2 叶片呼吸生理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第63-64页
        3.3 不同样地胡杨叶片的碳平衡第64-66页
        3.4 叶片呼吸速率同形态和生理指标间的关系第66-68页
    第四节 讨论第68-71页
        4.1 地下水埋深对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第68页
        4.2 样地间叶片呼吸作用的差异第68-69页
        4.3 光对暗呼吸的抑制作用第69-70页
        4.4 叶片碳平衡第70-71页
第七章 常绿树种叶片呼吸作用研究第71-92页
    第一节 引言第71-72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72-7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72页
        2.2 研究方法第72-74页
        2.3 数据处理第74-77页
        2.4 统计分析第77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77-86页
        3.1 实验期间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第77-78页
        3.2 常绿树种叶片形态和生理指标差异第78-80页
        3.3 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第80-81页
        3.4 气体交换参数同结构与生理指标间的关系第81-83页
        3.5 叶片碳平衡的模拟第83-86页
    第四节 讨论第86-92页
        4.1 光合及呼吸作用的种间差异第86-87页
        4.2 光对暗呼吸作用的抑制作用第87-88页
        4.3 Q_(10)及抑制暗呼吸对叶片碳同化的影响第88-92页
第八章 常绿树种叶片光合及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第92-111页
    第一节 引言第92-93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93-9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93-94页
        2.2 研究方法第94页
        2.3 数据处理第94页
        2.4 统计分析第94-95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95-105页
        3.1 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第95-97页
        3.2 气体交换参数的季节动态第97-101页
        3.3 气体交换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第101-102页
        3.4 叶片碳平衡的季节动态第102-103页
        3.5 叶片碳同化量的模拟第103-105页
    第四节 讨论第105-111页
        4.1 光合作用的温度驯化第105-106页
        4.2 呼吸作用的温度驯化第106-107页
        4.3 叶片碳平衡的季节动态第107-108页
        4.4 叶片碳同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的模拟第108-111页
第九章 初步结论第111-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蛋白修饰和SWI/SNF复合物在BMSCs向SMCs分化中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黑土区秸秆覆盖耕作技术保墒机理及生态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