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2.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团队凝聚力及其有关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2.1.1 团队凝聚力的概念 | 第11-12页 |
2.1.2 团队凝聚力的组成因素 | 第12-13页 |
2.1.3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过程 | 第13页 |
2.1.4 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2.2 团体箱庭疗法的理论发展 | 第14-21页 |
2.2.1 箱庭疗法的理论与发展 | 第14-17页 |
2.2.2 团体箱庭疗法的实践 | 第17-21页 |
3.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4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4.1 沙箱与沙具 | 第21页 |
3.4.2 记录工具 | 第21页 |
3.4.3 团队凝聚力量表 | 第21-22页 |
3.4.4 调查问卷 | 第22页 |
3.5 研究设计 | 第22页 |
3.6 研究过程 | 第22-23页 |
3.7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4.研究结果 | 第24-49页 |
4.1 团体箱庭干预质性研究结果 | 第24-45页 |
4.1.1 初始团体箱庭作品评估 | 第24-26页 |
4.1.2 团体箱庭作品制作过程及分析 | 第26-45页 |
4.2 团体箱庭干预量化研究结果 | 第45-49页 |
4.2.1 实验组与参照组前期测量结果对比 | 第45-46页 |
4.2.2 参照组前期后期测量结果对比 | 第46页 |
4.2.3 实验组前期后期测量结果对比 | 第46-47页 |
4.2.4 实验组与参照组后期测量结果对比 | 第47页 |
4.2.5 参照组前期后期测量差值与实验组前期后期测量差值结果对比 | 第47-49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49-53页 |
5.1 有效机制的成因分析 | 第49-50页 |
5.2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效果 | 第50-53页 |
5.2.1 主题的变化 | 第50-51页 |
5.2.2 沙具摆放区域分布的变化 | 第51页 |
5.2.3 沙具之间交流的变化 | 第51-53页 |
6.结论 | 第53-54页 |
7.创新与局限 | 第54-55页 |
7.1 本研究的创新 | 第54页 |
7.2 本研究的局限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一 团体契约书 | 第57-58页 |
附录二 沙盘主题特征编码表 | 第58-59页 |
附录三 团队凝聚力量表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